每一年的申请季,对于孩子们而言,都是一段在漫长时光里,与梦想相拥、与自我对话的旅程。
在这段经历中,他们每个人都曾在迷茫与坚定间徘徊,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我们关注的,不只是闪耀的星辰,更是那些在逐梦路上同样奋力奔跑的每一个身影。
今天是2025年1月27日,距离春节还剩两天的时间。
从1月14日开始,到即将来临的1月30日,在这段时间里,高三年级沉浸在牛剑放榜的氛围中。讨论铺天盖地,聚光灯打在圆梦登顶的人身上。
当一颗星辰绽放夺目光芒,其余繁星便悄然隐去了它们的璀璨。对于没能如外界期望般绽放的人,即便什么都没做,好像也会变得暗淡。
当所有人都在为眼前的登顶而欢呼时,我们仍想为走过同样一段艰辛路程,只是抵达方向不同的他们摇旗呐喊。
因为申请季不是一场残酷的零和博弈,也非单纯的结果较量,一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
每一个申请者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也都翘首以盼着下一站的旅程。
只是牛剑如同浩渺星空中短暂亮起的一束强光,它所营造的焦点,让人误以为那便是全部的精彩。
但当我们翻阅一路走来的故事,在那些被压力和迷茫反复笼罩、难以向外人道的漫长时光里,一定有比结果更耀眼、更值得骄傲的部分。
它们或许是案头堆积如山的书籍,是用不同颜色密密麻麻标注的笔记;或许是在无数次自我否定和重新构思中反复打磨的文书,是为笔面试一遍遍焦灼的模拟和练习。
又或许是很多个不为人知,但在悄悄积蓄力量的重要时刻——面对抉择时,从摇摆到坚定的勇气;面对未知时,不断尝试、不断推翻重来的魄力;以及在摸索中,一点点雕琢理想轮廓的执着。
即便长大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挣扎和阵痛,但无论走过多远的路程,回头看时,这些都是年少的自己跨越时空,为成长留下的礼物。
站在时光的河岸,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还将见证更多牛剑录取的高光时刻。
他们的瞩目,不仅源于一封录取,更多的是对学科近乎狂热的赤诚,对生活独特深刻的理解,对追寻自己、成为自己的坚定。他们属于牛剑,而牛剑也属于他们。
只是诚然,在关于牛剑的故事里,与其失之交臂的瞬间或许更加常见。
但你一定也明白,无关牛剑,也无关结果。在这段沉淀中生长出来的热爱,不会只存在于那些胜利的时刻;一路上积累的知识、磨砺的意志,也绝不会随着回信中的Congratulations/Regret而存在或消逝。
人生路途中的一切,有些与我们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住进我们的心魂,雕琢、塑造、锤炼、融入、并成为我们。
那些错过的机会、未达成的目标,虽然看似远去了,但它们留下的痕迹,早已烙印在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中,成为铸就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往年的新年致辞中,《南方周末》曾这样写道: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时至2025年,我们奔赴理想的意义同样如此——不是为了成为最高最亮的灯塔,而是要在或许跌宕的旅程中发现自己、定义自己、成为自己。
不论你即将奔赴哪一所学府,都无需匆忙追赶。因为当你将内心的聚光灯照向自己,便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
因为尽管这世上的每条路都不一样,但要相信,它们的目的地都是指引我们走向自己。
愿你们都能够在走向自己的路上大步流星,肆意畅快。也愿你们在各自的热爱面前,永远只做天真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