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政教处 审稿:徐峰 发布时间:2025.01.23 浏览量:230次
编者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为更好推动家校共育工作,引导广大家长朋友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合肥一六八中学开展了面向家长的第七届“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现将部分优秀文章进行连载并与家长朋友们共享。
2027届高一(12)班 吴子卓家长
能否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从思想上做好“向未来”的充分准备,在起跑线上就赢得好赛道,对于“家”和“家长“而言,责无旁贷,需要的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将“中华优秀传统”嵌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帮助孩子丰富认知,培养“知信行合一”的品行,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向“一切皆有可能”的未来。
永葆“报得三春晖”的向上向善之心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处事之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会知足,懂得感恩,守住珍惜,这是中国人的底色,大到一个民族,小到每个人,这是修身养性、立威立信之本。
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标准,就是古为今用,对儒家思想如何与当今社会更好结合最好的诠释。
厚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没有中断或消失的国家,厚重的文明华章中,其中引发民族自豪随时随地都能感油然而生的一条主线,就是贯穿于人文之中的家国情怀。
当今的世界无论是现实场景还是虚拟场景均处于高度开放状态,许多硬边界变得模糊,一些泛化概念开始出现,这对“三观”形成中的孩子来讲,被冠冕堂皇的表象所迷惑,甚至以追随泛化民族主义思想为荣。实际上,越是文明的高度发达,家国情怀对一个民族的延续更加重要。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相关”,浓郁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标签,孩子的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上,就是着眼大我,做好小我,我我与共,我我相助。
“积土而为山”,渐入“学有所成”佳境
“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对于发育中的孩子来讲,实现少年梦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无论是想了解这个世界,还是想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拥有“一技之长”的本领,本领的唯一来源就是学习。就现阶段而言,其一个重要的身份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本领”,“业精于勤荒于嬉”就是说明专心和恒心是唯一正确的学习途径。
在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实践中,中国正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正是一群群心怀梦想,学有所成的你、我、他,让“敢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的梦场景变成一个个当代的现实场景。
发挥兴趣的杠杆作用,达到“学有所乐”
行为科学的大量实验证明,最佳学习效果取得的充分条件就是感兴趣,江苏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最强记忆大脑”,其中展现出许多常人普遍认为不可思议或枯燥无味的才能展示,表演者之所以区别于常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巩固,而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作为父母,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的学习,开心的生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于一个有着良好喜好和志向的孩子,父母只会“因才利导”,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来发展,有建树。
面对风雨,多一分从容,少一些焦虑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取得了境外参赛的最好成绩。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怀揣梦想的00后运动员盛李豪在比赛中落后的情形下,凭借不放弃,不认输的精气神,最终实现了翻盘和大逆转,获得男女10米混合气步枪和男子10米气步枪两枚金牌,实现了个人的夺冠梦,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幸福和快乐是创造出来的,对于莘莘学子来讲,人生的路还很长,其间既有天堑,也有通途。磕磕碰碰的试错可能是常态,及时纠偏同样也是常态,只有拥有“赢得低调,输的大气”的心态,在成长、成熟的路上才能行稳致远。
1 / 5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