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心理健康

烦恼源于自己心底的苦汁

发布时间:2009.05.20 浏览量:1694次

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平平坦坦的,人总是要碰到这样那样有违心愿、不如已意的地方。因此,烦恼之于人生而言,是不可避免的。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同样有许多烦恼。诸如:

   青春期烦恼。青春期学生的烦恼情况比较复杂。有体像烦恼,如身材短小、乳房扁平、口臭、肥胖、瘦弱等;有性冲动烦恼,如阴茎勃起过频、性欲望过强等;有生理发育烦恼,如月经不调、包皮过长、梦遗等。斯坦利?霍乐尔认为,青春期是人类的一大动荡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发育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因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所出现的问题而出现的烦恼是较为普遍的。

   学习的烦恼。学习方面的烦恼是中学生生活中最主要的烦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考试焦虑。每次考试前,心里总是担心考砸了,不仅仅是怕爸爸妈妈的责骂,更多的是怕爸爸妈妈伤心,怕爸爸妈妈在众人面前失去他们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同时,怕对不起教师的教育,怕在同学面前丧失了威信,被同学看不起。(2)学习负担重。许多同学感到学习时间紧,作业量大,不堪学习重负,感到学习压力太大,精神上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人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症。(3)学习后进的学生学业不良,学习有困难,所体验到的总是失败,而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常常为自己的学习问题而苦恼,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有的甚至还产生厌学情绪。

    情绪困扰。情绪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性差。有些同学情绪起伏大,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这类同学常常为自己的情绪稳定不下来而感到烦恼。(2)变化性大。一些青少年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折时垂头丧气,若惹得他们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伤害又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3)抑制力弱。少数学生情绪带有冲动性,在外界刺激下容易产生冲动性情绪和行为,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常常因情绪失控而引起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事后懊悔不已,深深自责。

    环境烦恼。有的同学不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的同学在原来学校学习成绩优异,是佼佼者,当他们考取新的高一级学校后在强手如林的学生群体中,他们原先的光环不再那么耀眼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至产生学习上的焦虑,带来心理上的烦恼;有的同学远离父母,吃食堂,住集体宿舍,生活上靠自理,一下子不能适应;有的同学在原学校交了很多朋友,来到新学校,见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于是产生一种冷漠感。

    学校生活烦恼。我国学者贺斌在对中学生烦恼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学生有15种比率较高的烦恼。这些烦恼的问题按比率高低排列依次为:(1)怕不能毕业升学要就业务农;(2)有些学科总学不好;(3)缺少课外活动;(4)下功夫不少,但成绩总不理想;(5)父母不能辅导自己;(6)有些老师讲课枯燥没意思;(7)有些老师不认真批发作业;(8)老师偏心不公正;(9)有音体美爱好,得不到培养;(10)作业不做也不敢问;(11)没有人理解自己;(12)朋友不忠实;(13)班级纪律不好影响学习;(14)有些老师教得不好;(15)看不到课外书。

    烦恼是怎样来的?

    烦恼是内生自取的。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叫艾里斯说:“自寻烦恼是人的本性,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动物,人常为情绪所困扰,而困扰的原因多半是内生自取的,很少是外因造成的。”西方大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苦恼并非外界所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的心底。”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感到有个大蜘蛛干扰他,他想赶走总是办不到,这使他很烦恼。师父闻知此事,让他在坐禅前先预备一支笔,等蜘蛛来时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照办了。等他坐禅毕,一看原来记号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烦恼就来自我们自己。

    烦恼来源于记忆。烦恼的人总喜欢忆起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事。他们总是牢记自己受过多少次打击,别人有多少次辜负了自己的期望等。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会想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即使偶然想到,也会马上分析它们的反面,使自己的思想一直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假面上。

    经常烦恼的人容易分散精力,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症,即享受不到人生乐趣,也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事业上难有所成,容易任性行事,乱发脾气,因而人际关系大都不良,不受欢迎。经常烦恼也会给人的生理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导致各种疾病和早衰。关于这一点,巴甫洛夫就曾经说过:“一切顽固学生的烦恼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化解心中的烦恼可采取以下措施:

    不自寻烦恼。俗话说:自寻烦恼的人永远不会找不到烦恼。怎样才能不自寻烦恼呢?美国心理学家比利特尔这样告诫人们:A不要滚雪球似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B不要总把别人的不是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引咎自责;C不要总盯着事物的消极面;D不要总预料会出现什么坏事;E不要把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F不要贬低自己的价值;G不要小题大做;H不要总觉得自己受难。

    学会达观,如前所述,大仲马在谈到烦恼时曾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的。”事实上,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个人一辈子遇到各种大小不称心的事是很多的,一不称心就想不开,钻牛角尖,便会感到人生的路越来越狭,越活越没劲,甚至走上绝路。此时,你不妨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把不称心的事有意忘掉,不让那些不愉快的事占据你的心灵。

    保持快乐的心境。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良情绪和烦恼是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快乐的心境能使你激发出身上的潜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神。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保持思想的愉快,养成快乐的心境。

    淡化自我。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引起烦恼的原因,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个东西在作怪,那就是心目中的大“我”。如果一个人心目中的“我”字开始膨胀,那么你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你的心胸就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烦恼自然会越来越多。“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把个人利害得失看得淡薄些,许多烦恼就会自行消遁。

    学会积极认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的烦恼通常来自于人的不合理的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有利于消除烦恼。假如有两个人同样要走100里路,一个人已经走完了90里他抬头看看前面,沮丧地叹了一口气说:“怎么还有10里路要走啊!”另一个只走了10里,他回头看看,愉快地说:“没想到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按理说,第一个人更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所完成的路程是第二人的九倍,可实际上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愉快,原因就在于认知方式不同。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从生活中看出的东西常常是你自己心态的映照。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充满阳光。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充满生机的喜悦和安详之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的美好,心情就会一片宁静,不再为琐事烦恼。

    登高望远。你可以登上高楼,山巅,由高望下,所见之物,似乎都缩小了。此时,你的视野开阔了,心胸也开阔了,想法自然有所改变,就会不再为小事而烦恼。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