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研动态

诗画乐共赏牡丹倾城色!合肥一六八中学跨学科融通课“绽放”天香苑

供稿:梅青 审稿:唐天辉 发布时间:2025.04.09 浏览量:55次


春色满园关不住,诗画牡丹共芳华。今天,合肥一六八中学天香苑牡丹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融通阅读课——语文、音乐、美术三科联动,以牡丹为媒,带领学生穿越唐宋盛世,解码中华文化的诗意密码。从诗词品鉴到丹青妙笔,从古调新声到感官联动,这场沉浸式课堂如何让一朵牡丹“活”起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第十五届校园读书节2(1)_副本


一朵牡丹,六重文化密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语文老师梅的引领下,学生们化身“牡丹文化解码者”,通过六组唐宋牡丹诗的对比鉴赏,层层揭开牡丹意象的多元内涵——盛世天香:从“花王”之美看唐宋赏花盛景神女之姿:以美人风骨喻牡丹绝色,建构人花相映的象征体系超尘之韵:聚焦暮春时序中牡丹的遗世独立,塑高洁仙品意象;秾华照眼:盛世花影折射奢靡之弊,讽喻笔法暗藏民生疾苦;人花传情人花同命寄飘零,残红深处见寒士襟怀;骤雨惊红:雨打残芳勾连身世飘零,凄美意象成就悲剧美学……

课堂上,同学们以“意象图谱”拼贴互动,将牡丹的六大文化意蕴可视化,更以梅花为课后课题,开启古典意象的现代传承之旅。


IMG_4243_副本


诗画侦探,触摸盛唐笔韵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美术杨任静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们化身“牡丹诗画大侦探”,手握古诗锦囊,在天香苑中寻花探秘——摸花瓣质感、嗅花香清幽、观花姿动态,再与《簪花仕女图》《墨牡丹图》等古画技法一一对照。

感官联动触觉感知花瓣的蜡质厚度,视觉捕捉重瓣牡丹的层叠之美古今对话白描勾勒的“铁线描”对应唐代周昉的工笔,泼墨晕染的浓淡变化源自“没骨画法”。学生现场速写牡丹,题诗作画,让诗情与画意跨越千年共鸣。


IMG_4233_副本


五声调式,谱写牡丹清音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小湘老师的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以李白的《清平调》为灵感,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编创旋律。琴声流淌中,感受清乐、雅乐、燕乐的独特韵味;学生谱曲演唱,古诗词与现代旋律碰撞出别样火花。一曲终了,牡丹不仅是眼中景、画中物,更成了耳畔流淌的盛世余音。


IMG_4212_副本

IMG_4222_副本


跨学科融通:让文化“活”在当下

从诗词的意象解码,到丹青的观物取象,再到音乐的调式编创,三科联动打破学科壁垒,以牡丹为线索,串联起唐宋风雅与当代美育。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牡丹既是盛衰的见证者,更是人情志的‘镜像’——花中有国运,花中见人心。”


IMG_4207_副本


融通阅读,让教育向美而行

课程虽落幕,文化传承的步履未停。作为合肥一六八中学“融通阅读”课程的创新实践,这节跨学科课堂生动诠释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以“五项管理”精神为指引,五育并举,阅读始终。学校坚持“人文引领、文理并重”,通过师生全员参与、文理全科联动、贯穿教育全程的“融通阅读”模式,打破学科边界,整合多元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触摸文化脉络,将阅读所得融会贯通,为成长赋能,为幸福人生奠基。


牡丹拼图


把春天搬进课堂,让经典照进现实。这场诗画乐共舞的牡丹盛宴,不仅是一次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尝试,更为建设高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注入了鲜活灵感。未来,第十五届校园读书节的各项活动将拉开大幕,更多的融通阅读课程即将在校园各处开展,合肥一六八中学将继续以阅读为舟,载学子遨游人文瀚海,让教育在融通中向美而行,让书香浸润每一颗蓬勃向上的心灵。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