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量:340次
——合肥一六八中学历史学科潘文杰名师工作室顺利结项
2020年12月,在校长室、教科室等部门的领导下,合肥一六八中学潘文杰名师工作室宣告成立,潘文杰、朱昌平、袁莉、赵伟敏、周冬冬、王殿飞、杨邦勇怀揣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反思,一路成长。三年来,工作室严格遵循《合肥一六八中学名师工作室组建及管理方案》的相关要求,以《潘文杰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为行动指引, 以“同德·同向·同心 真学·真做·真研”为工作理念,努力带好一支队伍、取得一定成果、推出一批名师,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领航。
一、真学:引进来,走出去
教师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闭目塞听只会被时代淘汰。为了加快老师们成长的步伐,工作室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三年来,工作室邀请了安徽省教科院副院长徐贵亮、安徽省历史教研员叶盛、合肥市历史教研员靳玉仓和刘守强,合肥市正高级特级教师方海霞、肖琼、李茂华、葛茂升,以及芜湖市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朱启胜等专家来工作室指导课堂教学、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
工作室连续三年参加了由《中史参》、陕西师范大学等机构组织的全国中学历史教学年会。参加的国家级培训项目还有:中学历史园地第一届教学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历史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刊网微研”等等。参加的省级培训项目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安徽省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研讨活动(马鞍山)、“皖美课堂”、安徽省“行知·教研论坛”等。除了线下学习,工作室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线上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活动结束后,都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和宣传报道,发表在校园网和工作室的公众号上。
二、真做: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辐射引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工作室在学中做、做中学,致力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艰辛历程,伟业世所瞩目。为了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工作室围绕党史开发了系列课程。如“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系列纪念活动,“党史上的今天”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六届“青史杯”历史剧本大赛,袁莉、赵伟敏老师分别参加了“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党史学习教育”展示活动,工作室还与政治组合作开发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校本课程。除此之外,工作室还开发了合肥一六八中学历史学科美育校本课程,发起成立了源起考古社、立魂书院等学生社团和组织。赵伟敏开设了历史整本书阅读课程,王殿飞开发的校本课程《安徽考古遗存梳理》获合肥市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
伴随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全面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面临许多新挑战。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新课程,更准确地用好新教材,更高效地对接新高考,打造更科学的新课堂,工作室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公开教学活动和优质课比赛。2021年3月24日,工作室成功举办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潘文杰与上海市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同课异构,有5万多人在线上同步收看,引起巨大反响。王殿飞在与工大附中、科大附中三校同课异构中得到广泛好评。赵伟敏在铜陵一中与周根生老师就《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进行同课异构,针对新教材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大胆尝试,获得一致认可。在优质课比赛方面,工作室秉承“一人参赛、集体打磨,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理念,展现出了一六八中学教师的风采、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多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赵伟敏、周冬冬、朱昌平、袁莉先后获得合肥市智慧课堂评比一等奖;赵伟敏、袁莉、周冬冬、王殿飞、杨邦勇在合肥市“大练兵、大比武”和“大研讨、大交流”活动中多次斩获佳绩;2021-2023连续三年省市优质课比赛中,朱昌平、周冬冬、袁莉先后斩获合肥市一等奖,安徽省团体一等奖,袁莉获个人赛二等奖;袁莉、潘文杰、周冬冬执教的课程获安徽省基础教育精品课。
心中有梦,行路有方,工作室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学历史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三年来,赵伟敏先后奔赴肥西和肥东、周冬冬前往长丰下塘、潘文杰来到巢湖烔炀进行送教下乡活动;潘文杰在合肥、肥西、长丰、阜阳等地开展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讲座,在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研讨会开设作业设计讲座,在皖南“双新”推进会上执教省级示范课,在安徽教研基地“行知论坛”进行单元教学述引;袁莉前往河南参加新高考备考经验交流,通过报刊、网络和电视媒体为合肥市高三学子开设备考讲座。
三、真研:教材研究,教学评价,作业设计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工作室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深入研究新课标、努力吃透新教材、积极践行新理念,营造了浓郁的教学和教研氛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三年来,工作室聚焦三个研究主题:教材研究、教学评价和作业设计。2021年,工作室积极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相关行动方案在合肥市“大研讨、大交流”中获得一等奖,袁莉面向全市公开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2022年,工作室致力于新教材功能性辅栏的运用研究,并集合工作室集体的智慧,成功申报了该项目的校级课题和合肥市教育规划课题。关于“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是近年工作室研究的重点,我们成功申报了校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目前正在按计划推进中。
四、真成长:一等师德、一等学养、一等能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项成果的取得,既是个人奋斗和成长的见证,也是工作室集体智慧的结晶。工作室每一位成员都在努力成为具有一等师德、一等能力、一等学养的“大先生”。目前,朱昌平、袁莉、赵伟敏已经成为合肥市骨干教师,潘文杰成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周冬冬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屡获佳绩,王殿飞、杨邦勇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蓄势待发。
与时代偕行,交历史答卷。回首这三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在合肥一六八中学这片沃土上不断积蓄力量,传播芬芳。
(供稿:潘文杰 审稿:汪聪)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