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量:1031次
写在前面:合肥一六八中学建校二十余载,培养出一大批国之栋梁,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遍布全球各地。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在新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放异彩,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力学笃行,躬身实践。回首来时路,清华学姐分享高中母校学习生活体会。
张欣烨,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
开始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恰好是大二最后一门课程考试结束的晚上。恍然发觉原来上高中竟已经是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兴许是上大学以后也始终和高中的朋友们相隔不远,时常聚会,记忆中一六八的生活好像就是在昨天。我好像还是数学课上偷偷打瞌睡,眼皮也是同早读时一样重若千钧,一放学就想去买乐居烧饼。等到发现自己确实起不出一个对仗工整的作文标题、脑海里再也不知道圆锥曲线的解法的那一刻,我承认我确实不是当年那个高中生了。
前段时间接到班主任的约稿,刚巧我也一直十分想写些什么感谢始信路179号的日子,因为即使上了大学,我好像也经常借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汲取力量。于是在本科已经过半的时间节点,我开始回望思索高中三年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所有曾经内化于心的知识点、答题技巧、考试规范都在高考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随风而逝。如果三年拼命学到的一切都永远留在了2022年的夏天,那么1000多个日日夜夜又在我的生命历程里怎样留痕?
要感谢的是“择善修身,立学济世”八字。初入高中的时候我年纪尚小,懵懂无知,迷茫于寻找有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答案。校训石屹立,“择善而从以养浩然之气,潜心向学以利天下苍生”价值追求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要感谢学校提供的无数名家讲座,在那里我坚定了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今后研究学习方向,把北大马院作为奋斗目标。要感谢一六八丰富的课余活动,“折腾”在校园诗会、合唱比赛、文艺汇演里,“混迹”于各种社团活动中,在夹缝里找时间学习的生活模式让我的高中生活回忆满满,更让我有在大学各种活动中发光发热的动力和能力。要感谢我在一六八结识的优秀的学长学姐和朋友们,我们中的很多现在都同在北大或同在北京,时常见面,互相鼓励与支持,在异乡求学的艰难日子里,一六八仍然在给我们一个“家”。
要感谢的是我亲爱的老师们。高中三年,我不知道应该向多少老师再道声谢谢,许多甚至都只是一面之缘。因为在一六八,你可以拦住任何一个老师问问题,每一位老师都一定会耐心专业的答复。高一时尚未分科,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理科大佬,考试和教学也更为偏理,像我这种立志从文的青年十分少见。于是,吊车尾成为高一生活的常态。刚结束中考的意气风发在一次一次的周测中被挫败,我不断质疑着自己的能力,似乎永远也看不到未来。但班主任王军老师不断开导我,告诉我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不妄自菲薄,但也努力奋斗。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帮助我找回自信,合理分配精力,让我得以在高二的文科学习中游刃有余。进入高三后,我遇到了学习瓶颈期。那段时间,学习“边际效用递减”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我,投入了许许多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成绩却无法再见起色,甚至原本擅长的科目也不断下滑。是峰哥一次次帮我分析主观题失分点;是吴红燕老师一段一段帮我修改作文;是蕾蕾老师一章一章抽背知识点;是潘潘老师精准指出我固定思维模式的问题;是源叔考试后的安慰与支持帮助我调整状态与心态,做好最后的冲刺。
最最感谢的其实是“坚持”二字,这是来自数学王孝金老师的赠言。进入高二,数学作为我薄弱学科的劣势愈发明显,而好像无论怎么努力,数学总是与我为敌。焦虑与担忧中,我找到王老师寻求建议,老师却只说“坚持”二字。每次找到老师,老师都只说“坚持”二字,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起初我并不懂得背后的深意,我更希望获得的是方法论上的直接指导,而不是颇为抽象的“坚持”。但我仍然坚持,在一年数学成绩稳步倒退的时候坚持刷题,坚持反思。这份坚持一直坚持到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好笑的是,奇迹并没有发生,我的数学成绩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我非常感谢这段旅程。在上高中之前,我是“投降派”,遇到困难摆大烂是我生活的常态。体育中考这种高强度“炼其筋骨”的训练都没能帮我养成的坚持品质,在高三之后彻底成为了我的习惯。即使不曾体现在任何一分的高考成绩上,“坚持”却成为了支撑我在大学的多方面压力中继续前行,朝着自己目标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之源。
我在进班的成绩排名和我高考的成绩排名没有任何差别,一切付出和努力好像一场无尽循环的梦,但梦醒之后,梦的回忆却是永远真实的。离开一六八已经两年,但她似乎从未远去。
(供稿:张欣烨 管华荣 审核:轩阳梦)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