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A-level项目

父母成长计划之大考期间,如何正确陪伴

发布时间:2024.01.15 浏览量:627次

孩子是一面镜子,映射着父母留下的影子。

如果将孩子比作树苗,那么家庭教育便是孩子最重要的营养供给。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以及终身导师,决定着孩子起跑线的同时,也决定着孩子未来将成长为怎样的“参天大树”。

“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一六八中学国际部的教育理念看来,孩子的成长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教育,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在不断学习中精进自我,和孩子一起“茁壮”。

也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孩子的进步,同频孩子的成长。

1.png

因此,为了带领所有父母一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重新理解和重塑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正确陪伴、有效沟通、共同成长。

近期,我们邀请到合肥九中历史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桦老师,前来学校为家长们开展「家长成长计划」先导课——《大考期间,如何正确陪伴》,通过针对性问题解答,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迎接大考挑战。

在课程开始之前,张老师给每组家长分发了数张欧卡牌(潜意识直觉卡,心理学测试工具),同时以自身为例,向家长提问,“如果你们的孩子某天情绪低落的回家,你们会对ta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面对老师的提问,家长们也分享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会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需不需要抱抱你”、“问她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2.jpg

面对家长的各类回答,张老师讲述了自己母亲给出的答案:“我母亲在看到我情绪低落的回家时,她第一反应并不是责怪我,而是坚定地告诉我,无论发生什么她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通过简单的小故事,张老师简单明晰地让大家了解到,来自直系亲属的“支持”有多重要,这也是拉近彼此关系的最有效方式。

3.jpg

在梳理了如何有效提升亲子关系的答案后,张老师再次向家长提出了四个问题:

1.孩子面临考试时,你的心情什么样?

2.你觉得孩子在考试前,ta的心情怎么样?

3.当以上心情的你们相遇,会发生什么?

4.考试又将来临,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备考?

面对每一个问题,各家长的回答都不相同,却又有其共同点。例如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很多家长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大家习惯性先入为主,而忽略了老师提问的真正问题。

有人回答孩子的心情,有人回答自己做了什么,却很少有家长真正回答“孩子考试前,自己的感受”。

张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带领家长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沟通时的共性问题,提醒家长无论何时,切记不要没听懂孩子的话就先发表看法,因为不在同一个频道的两个个体,注定会越走越远。

有了第一个问题的试错经验,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家长们显然“小心”很多。面对桌面上老师提前发放的欧卡牌,家长们先后选出可能代表孩子心情的卡片,并在小组间讨论他们认为卡片背后的意义。

“焦虑”、“无所谓”、“晕”、“心慌”……这些是在他们看来,孩子考试前可能会存在的情绪。

面对家长的一系列回答,张老师也指出,“很多孩子在考试前,看似无所谓,其实比谁都在意。青春期的孩子习惯性用无所谓‘伪装’自我。”听到了张老师的回答,许多家长这才恍然大悟,很多孩子身上原本不合理的解释,此刻也都解释通了。

在总结时,张老师说,无论何时请不要用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孩子的感受,他们有独立的思维。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对孩子保持应有的尊重,多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更融洽。

9.jpg


在回答第三个问题“当以上心情的你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时,每个家长的回答都很相似。在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情绪相互碰撞后,很多孩子都出现了抵触情绪,他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关在屋内,而父母们要么强行要求孩子卸下心防,要么悄悄观察、小心试探。

张老师也为家长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强行打破孩子对于独立空间的需求,只不过是将现实大门的锁,拆下来装进孩子和父母的心里,看似打开了房门其实锁紧了心门。

对于老师的解答,家长们将其一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少家长表示对于老师的授课收获颇丰,每一个问题都答到了他们的疑点上。

10.jpg

在回答“面对新一轮大考,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备考”这一问题时,家长们的答案变得丰富很多。

“我会选择倾听他的想法”、“我给孩子承诺,考的好就有奖励”、“我会告诉他这只是一次考试,安慰他不要太放在心上”、“我觉得这时候孩子更需要鼓励,所以我一般会说,相信她是最棒的”……

但当张老师进一步询问,具体如何倾听、什么样算考得好时,却迎来了语塞和沉默。张老师对各位家长说:“我们需要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将解决方法具象化,才能帮助家长更好的解决问题”。

而张老师也针对大考来临前,从“后勤”和“心理”两方面给家长们分享了几点具体可实施的建议。

一.大考将至 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

吃:晚自习结束后不要让孩子摄入太多食物,可为孩子准备少量清淡饮食。

住:充足的睡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周末时尽可能让孩子多睡会。

行:学校和家30分钟内的家庭,可选择陪伴孩子放学后走回家,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孩子身体血液循环,更好地帮助孩子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保暖:为孩子准备好暖宝宝贴、围脖、红糖姜水,做好保暖措施。

二.日常陪伴是基础 心理疏导很重要

1.家长提前安顿好自己的情绪

所有的情绪出现都是合理的,但是任何情绪都需要一个度。无论是焦虑还是愤怒,家长可提前给情绪做分数评估,并作出行动进行调整。

如散步、逛街,为自己找到情绪的倾泻口,而非将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才能有助于融洽亲子关系的养成。

2.要不要 行不行 能不能

不要领导式频繁询问孩子,“复习如何了”、“成绩怎么样”等问题。

在询问过程中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多问问“能不能、要不要、行不行”。如“要不要提供帮助、爸爸妈妈这样做行不行”等。

3.不要去指导孩子如何复习

上一辈人的学习是知识的积累,当下的学习是知识的理解,用多年前的指导意见来“帮助”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烦恼。

指导前问问自己,自我知识系统有没有更新,给孩子的指导有没有权威性。指导孩子的前提,是要有自我持续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和孩子一起进步。

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不断强调家长学习的重要性。“书没有好坏之分,每一本都能为你提供帮助。”对于获取知识的方式,张老师则建议家长们直接购买书籍,所有能解决问题的书都是家长们所值得拥有的。

11.jpg

活动最后,每位家长在小卡片上都留下了他们在这次课上的感受和收获。

“不说伤害孩子的话,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将对话具象化,不说概念性词,如‘搞快点’”

“听完老师的课后,想要做出改变,立刻”

……

两个小时的课程很短暂,授课结束后张老师的身边围绕了不少询问的家长,对于不同的问题张老师都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12.png


固定.png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成长的父母”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阵营,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这也要求我们的父母必须时刻学习、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先导课只是家校成长的一环,作为父母究竟如何才能给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是一门长期的功课。

让我们一起期待父母成长计划的后续课程,能够给家长们带来更多的新思路、新启发,帮助父母解决更多家庭教育的问题,用好的亲子关系滋养孩子稳固成长。

供稿:胡晓雨 审稿:赵一红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