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8 浏览量:2524次
编者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为了推动家长们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效果,合肥一六八中学近期开展了面向广大家长的“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家长们反响热烈,积极参与,现将部分征文与广大家长朋友共享。
家教心主张:如何与高中生交流
( 高二14班 齐宿钤家长 虞昭燕 )
孩子一晃长大,进入高中了,本应该懂事了,可是你一讲话他(她)就烦,怎样跟高中学生交流呢?下面在我们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一些与高中生交流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诉求不同,沟通比较困难。
家长和孩子各自诉求不同是导致沟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家长和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共同话题,无法进行交流。
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很难找到共同话题。高中生很反感父母不断询问孩子学习上的事情,给他(她)们增加了心理压力。其实,高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都在增强,他(她)们比小时候更加愿意与人交流。当遇到困难时,他(她)们通常会找信得过的人沟通,而不是非要求助于家长,这种长大的表现却不为家长所理解和接受。
2.家长的唠叨和拿孩子与他人相比较,很容易激发高中生的抵触情绪。
孩子上高中后,很多家长陷入两难境地:看着孩子的状态不好,不说吧,他(她)不用心;说吧,他(她)嫌你唠叨。家庭矛盾由此产生,甚至双方长期冷战。高中生烦的是家长唠叨,缺的是与家长的正常沟通。而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沟通就是督促他(她)学习。这种交流无疑让孩子难以接受。
3.父母过多的控制,促使孩子要逃离。
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认为孩子小,自己有义务对孩子进行监护。其实,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保有自己的隐私。而家长由于平时与孩子沟通少,不了解孩子,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简单地考虑问题,探询孩子的隐私,而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
二、家长变好了,沟通就不难。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要改变家长和孩子交流困难的现状,关键在家长的改变,家长变好了,沟通就不难。
1.家长反省自身言行,家长首先改变。
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可以参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好家长十大好习惯”,作为学习的榜样。
(1)终身学习,和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2)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习惯;
(3)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4)诚实守信的习惯;
(5)乐观和快乐的习惯;
(6)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
(7)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
(8)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
(9)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10)家校合作、沟通第一的习惯。
如果家长能够具有其中的多数习惯,我想您和孩子的沟通就没有大的问题了。
2.保障交流的时间,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强加给孩子。
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他(她)的想法,用心听他(她)讲话,使他(她)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满足。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空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也要发展和更新。不平等的交流内容,孩子必然会抵制;错误的交流方式,孩子必然会逆反;错误的做法,最终使家长与孩子形同陌路。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充分尊重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交流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3.掌握沟通的技巧,了解孩子的需求,拓宽沟通的话题。
与孩子沟通是门学问,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
父母应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将“我讲”变“我听”。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要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误会。
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如果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应主动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谈谈学校、老师、同学,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交谈,父母就应多听孩子讲,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信任父母。
沟通,不要局限于语言的沟通,还可以采用玩游戏、听音乐、做有益的事情等方式培养亲子关系,最主要的是在沟通中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话题有很多,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应该拓展话题,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家长应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需求去想,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批评和说教,沟通肯定会畅通,交流肯定会融洽。父母与孩子的谈话内容,最好多谈如何学做事、学共处、学做人等话题。
最后,推荐大家阅读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戴尔·费伯和伊莱恩·梅兹立希合著的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孙瑞雪著的《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等亲子关系图书。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