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家校平台

“家教心主张”家长主题征文系列报道(11)

发布时间:2018.04.02 浏览量:2319次

编者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为了推动家长们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效果,合肥一六八中学近期开展了面向广大家长的“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家长们反响热烈,积极参与,现将部分征文与广大家长朋友共享。

拥有快乐自由的心灵

高一22班 陈逸博家长 朱宛棣 )

今天是戊戌年的正月初一,逸博同学这会儿正伏书桌上写作业,手边的小音箱一直在播放音乐,都是网易云根据他的喜好自动推荐的,他的歌曲榜单里没有热门和网红,大多数是经典英文歌曲,有些歌曲年代久远到妈妈也不熟悉,比如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这些老歌曲调悠扬,歌词隽永不新奇,不像是少年人的口味,但他热爱,做作业,坐车,一定是要有这样的音乐陪伴的。这个习惯大约从小学5、6年级慢慢形成,那个时候,他的个性和喜好渐渐分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约是因为父母的随性,逸博同学没有感受过兴趣班的困扰,自小起,父母就由他自己对比选择课程,他一直坚持学下来的英语、萨克斯,包括阶段性地学习了围棋、游泳。带着兴趣去学习,其实就是玩耍,所以这几项课程的学习过程留给他的记忆,都是轻松愉快的,即使是几次通过考级比赛,也并没有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玩,其实是学习的根本,一百次音乐课,不如他自己练习一支萨克斯曲子;背一百篇课文,不如他听完一支晦涩的老歌,自己去钻研歌词里最深刻的隐喻和最奇怪的思想,逸博同学从这些兴趣中得到受益。进入一六八中学之初,他回来告诉妈妈,学校有很多很多社团,听到这个消息,我突然感觉很庆幸,这是个支持孩子全面发展的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挥洒天性的空间,这才是少年人该有的成长环境。虽然最终因学习时间冲突没能如愿加入社团,但看到学校对待元旦联欢会的认真劲儿,仍然让我感激。孩子们将学习的劲头用在表演节目上,真不敢相信,逸博同学和他的一帮理科特点明显的同学们,居然拿到了诗歌吟颂一等奖,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啊,孩子们具备了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并且,让他们发现自己,同时具备了做好这件事的能力。这些让我期待,一六八的三年时光,孩子们能在学习之外,有更多丰富、立体的经历,让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培养。

伙伴和音乐一样,是逸博同学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家的门,在任何时候都向他的小伙伴敞开,有男生或女生常不把自己当外人,有主动来蹭饭蹭网写作业的,有受邀来参加生日聚会的,经常家里同时出现好几个孩子。因此,他自小不缺小伙伴,整个小区里,一般大的孩子很少有他不熟悉的,相继成为他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同学,有几个铁杆哥们,虽然已分开很少见面,仍然相互惦记。伙伴的意义通过游戏玩耍,渐渐让他有所意识。自初一年级开始,逸博同学每年都组织小伙伴们骑自行车远行,从写计划到发通知,从联系人员到考察路线,从准备到组织,他独立完成每个环节,父母只是尽量做个旁观者,按照他的安排,默默做好幕后工作。每次骑行活动的距离从50公里到80公里,路程渐行渐远,他遇到的突发情况也越来越多,经历了救助受伤同伴的紧急,寻找到走丢同伴的喜悦,面对发生争执同伴的焦虑,当然,也收获了成功返回的快乐。这些与伙伴们的相处,是纯净明亮的少年阶段重要的情感体验,在挤挤闹闹嘻嘻哈哈的群体活动中,给予他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成熟与智慧,远胜于父母的说辞和教授。其实,当初选择进入一六八学习的原因之一,正是看中将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为伍。在集体学习生活之中,同学们的优良品质和言行,也如催化剂,将对他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家,在逸博同学的词典里,大约能找的形容词,是柔和、宽松一类的,如同他自己的性格。回想起往事,有好几个镜头重叠在我眼前,2岁半,第一次进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是哇哇大哭的,只有他,脸上只有困惑,却不流泪,老师牵他的手走进去,他回头向身后微笑的妈妈挥挥手;从3岁开始,父母带着他经常出门旅行,从牵着爸妈的手到能帮大家背行李,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已走了大半,还记得那个10岁的少年站在乌兰布统草原的星空下,他说,我看到了银河;14岁,他说想参加美加游学,父母虽然很担心他独立出行近一个月,但还是坚决地支持,等他回来喋喋不休和父母聊了很多见闻,妈妈问他,长大后会留在国外生活么?他想了想,说,不,我会回国,家在这里啊;15岁,中考结束的第一个下午,他独自出门,在小区里溜达了好几圈,回来告诉妈妈,说突然意识到,即将搬离住了十几年的地方,感觉很不舍。那一刻,看到他的眼睛亮亮的。我知道,这里有他幼年的记忆,有纯洁无忧、学习成长的时光,有晨昏相处、打枪爬树的好友,这是他第一次体验到离别的惆怅滋味。当妈妈的,却为他此刻心中的放不下,感到欣喜,甚至希望,他的心中一直留有这个家园的青草气息;高一学期的第一个家长会,逸博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讲台上,为家长们朗诵了一首诗,并且将写了心里话的一封信交给家长,那一刻,孩子们的真情让人动容。还记得,长达2小时的家长会,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孩子们,在留给自己有限的时间里,也更多展示的是孩子们的思想、状态和能力,最后,才提到了学习的方法,难道,老师们不希望同学们追求“第一名”?不,断然不是。高中阶段,孩子们逐步离开家庭,更多时候,要独自面对成长路上的荆棘坎坷,班主任明确认识到,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大的障碍,他处心积虑、着重培养的是,能识美丑善恶的眼睛,能亲朋友家人的性格,有充实丰盈的知识,有安定聪慧的心灵。至今想到此,为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为有这样智慧敏锐的老师,妈妈在心里,又默默说了声谢谢。

人生是场马拉松,十六岁的逸博同学,也才刚刚起跑,中考前后,他和父母,曾有长时间的彷徨,在走国际班和参加国内高考之间摇摆,最终,经过各方面的体验和对比,由他自己做出了选择,选择一六八,挤挤国内高考的独木桥,哪怕这条路更艰辛,结果如何也并没有把握,但他说,重要的不是选择了哪条路,而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了选择。听到这句话,妈妈觉得很惊讶,但相信他已经过慎重的考虑,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等到万水千山走遍,回头看时,他会明白,勇敢的选择为他明确方向,但能走多远走多久,还需要长久地坚持和更多的抉择。

当下,他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懂得学习是最好的奋斗,但即使懂得,要做到知行合一,是很不容易的事;目前,我们父母也知道,一是要辅助,让他更快速地获得学习的信息;二是要引领,让他更清晰地看清未来的路,但即使知道这两点,要想做得周全,也很不容易啊,妈妈总担心自己并不能完全胜任,所以也一直很认真在上着“课”,从他、他的同学、家长、老师的身上汲取经验和力量。

在逸博同学十五岁生日那天,妈妈为他许下了四个心愿,一愿笑颜常挂嘴边,二愿美好温暖心田,三愿奋发不负华年,四愿自在振翅云天。妈妈希望,他能一直拥有快乐和自由的心灵,因懂进退、知美丑、亲朋友、爱家人,在给予和回馈中享受快乐;因能自主的决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闪避道上荆棘中感知自由。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