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0 浏览量:2325次
第三届“家教心主张”家长征文选登(16)
高二(30)班 朱冠仪家长 朱宇
编者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为了推动家长们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效果,合肥一六八中学于2019-2020学年度寒假期间开展了面向广大家长的“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家长们反响热烈,积极参与,现将部分征文与广大家长朋友共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因为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孩子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而性格、道德、修养、情商等则主要靠家庭来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父母的言谈举止对成长中的孩子是一种心理暗示,而父母突出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强烈的刺激,无论是好的习惯或者坏的习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行为,可供效仿,然后就会逐步内化于心,变成自身的习惯。
被称为“博士老爹”、“人才魔术师”的蔡笑晚先生把六个孩子培养成五个博士、一个硕士,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均有优异表现,令人赞叹不已。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蔡家的教育成绩以后,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通过电话或者登门拜访的方式讨教教育真经。每当有人用心良苦询问教子成才的秘诀时,蔡笑晚就会告诉他们:教子成才是一项耗费人的整个身心的长期的巨大工程,这里没有秘诀可言,更无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才会取得成果。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了蔡笑晚先生所著的《我的事业是父亲》和《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从中去探寻蔡先生的成功踪迹。事实确实如他所述,蔡先生把教育子女作为最大的事业来做,毕生呕心沥血,严格身体力行,给孩子们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蔡先生夫妇为了陪伴孩子,几乎牺牲了一切娱乐活动,连亲戚朋友的婚宴喜酒也很少参加,其用心、用情、用功可见一斑。最终他们为孩子付出的每一份心血,都获得了加倍的补偿。
蔡笑晚家庭教育结果是典型的正面例证,李玫瑾教授的研究结果恰恰可以从反面证明:出问题的孩子往往跟家庭教育上某些方面的缺失有关。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因职业的缘故,立足四十多年研究基础,揭示出: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因此,李教授认为:改变孩子行为必须先改变大人的行为。这些研究结论都有力地证明了父母行为对孩子的深刻影响。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如此之大,很多教育学家都强调父母的自我教育。例如,七田式教学法的创始人、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特别强调“育儿即育己”。七田式教学法倡导“父母要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这种学习的态度很重要”。因此,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家长们的“自我教育”——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先做到合格的父母。不过,在现代社会下,要做到合格,成为孩子的模范,有多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一个态度: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
很多父母把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干事创业上,认为通过自己的拼搏创造丰厚的物质条件就能为孩子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殊不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把时间都投入在工作和其它方面上,必定会疏于对孩子的教导。如果孩子教育不好,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家庭教育上的失败。所以,教育孩子才是我们最大的事业,这决定了孩子的明天,也决定了家庭的未来。
其次,要放眼一个高度: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命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但我们不能只对孩子提要求,还要给自己压担子。父母首先要养成自己的大格局才能育出孩子的好性格,父母目标坚定,孩子才会志存高远;父母勇于负责,孩子才会敢于担当。而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用大格局引导孩子培养出的良好性格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第三,要保持一种热度: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
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很关键。蔡笑晚先生奉行特才特教的精英培养理念,坚持示范引领不放松,用四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打造出六个子女的成才之路。即使孩子已经学有所成、在外深造,仍然坚持书信来往、谆谆教导,这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这种家风熏陶下,蔡家几个孩子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教育,孙辈也很成功,有的已经崭露头角。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时松时紧,更不可半途而废。其实,“坚持不懈”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
第四,要呈现一种黏度: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让孩子打下性格健全、高情商的基础,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父母的教育“入脑入心”。哪怕是经常跟孩子一起吃饭,作用都是非常惊人的。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营养学家兹泰尼通过研究发现:79%的青少年都喜欢跟父母在一起吃饭,晚餐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比吃什么更为重要,跟父母在一起吃饭的孩子,会较少地发生抽烟、喝酒、吸毒、打架等行为。所以,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孩子身上,通过陪伴,拉近亲情,融洽关系,让我们期望的教育输出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被孩子接受。
第五,要体现一个格度:坚持以身示教
一百句空洞的说教,不如一个具体的示范。中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想要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要有努力的行为;想要孩子拥有坚强的品格,父母则要有坚韧的表现。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坚决不做。示范到位了,榜样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
师者,人之模范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更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想要教育好孩子,我们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坚持自我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需要辛劳、坚忍甚至是其它时间的牺牲,但请相信:你为此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会浇灌在孩子的心田,最终化为营养和能量,助力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政教处 供稿)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