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2 浏览量:1958次
编者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为了推动家长们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教育效果,合肥一六八中学近期开展了面向广大家长的“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家长们反响热烈,积极参与,现将部分征文与广大家长朋友共享。
子不教,父之乐
( 高一11班 王致远家长 王华清 )
转眼之间,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完。
晨起晚睡,宿舍教室;满满的课表,厚厚的书袋;家长絮絮叨叨的叮咛,老师循循善诱的教诲,伴随着一百余个日出日落,倏忽之间,已到寒假。
这个冬季的期末,恰逢十年一遇的省城大雪,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于是,关于继续上课,还是马上放假,乱象纷纷。教育局的通知、学校的规定、家长的抱怨、学生的维权,一番网上网下的“龙虎斗”之后,一向弱势低调的学生竟然大获全胜。
期末考试不考了,直接放寒假!史无前例啊!
由此看来,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未必那么坚强,少年人的世界未必那么脆弱。当这群学生娃娃抓住制度的把柄,直击组织要害的时候,我们堆砌而成的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很快纷纷瓦解。
叹气?我们不必叹气!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对成人的否定,孩子的进步迟早会冲破家长的牢笼。我们不是一直殷切期望孩子将来比我们强吗?一年更比一年强,一代更比一代强。那我们就高兴吧,或者干脆认栽吧。
我们现在认栽,或者将来乐于认栽的理由也许还在这里——
让我们假定学生们和家长们简单地过个几招:
【知识与文化】 一个是学生群,一个是家长群。先比一比语数英,再比一比理化生。单项恐怕已难以取胜,全能几乎没法招架。学生群都不用重手出击,估计家长群就已经遍体鳞伤!
【思路与智慧】 一方面是思维缜密、精准敏捷、才华横溢、足智多谋;另一方呢,反应迟钝、脑瓜不灵、记忆不清、才思枯竭,不得不以“想当年、我们那时候”来聊以自慰。于是,家长群再败!
【资质与经历】 他们有一群如此优秀的老师,他们有一群这么优秀的同学,而且他们还有走进一六八这个一流高中的经历,有这么一流的教学资源可以享用,关键是他们还正在这么主动或被动的勤奋努力着;我们家长群呢,首先我们没上过一六八,其次我们大多数已经放弃努力了。我们十六七岁的时候,跟他们如今所拥有的位置和档次,都比不上。无奈,学生党再下一城!
【道德与品质】 先看家长团队,当老板的是不是在想着回报社会,打工的是不是在比着多做贡献,公务人员是不是在一心为民,小商小贩是不是也敬业立德?我们有没有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为区区小事而忘了大局?再看看孩子们,积极向上,品质纯良。并且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热心公益事业,对不守公德的行为厌恶鄙视,对违法乱纪的现象唾弃愤慨。更少的成见,更少的算计,更多的勤勉,更多的奉献。
谁胜谁强,恐怕不言而喻。孩子们一般不指责家长,好,勉强算一局平手吧,承让!
【才干与能力】 一方面蓄积如朝阳,血气方刚;另一方衰退如落日,渐没西山。
难道我们完败于对手,没有一点优势了吗?
不,我们有宝贵的人生阅历,我们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储备足以使人沾沾自喜,颇感自豪。于是,我们信心满满地在家里不厌其烦地唠唠叨叨,慷慨传授。可是,总觉得欲毫无保留地教会给对方而对方并不欣然接受。令人气馁!
这些不都是事实吗?
想来每个父母都和孩子因为学习和成长进行过思辨,不止一次的思辨。是不是感觉孩子的思想越来越占上风?
我们是不是因为败下阵来的次数,开始多于说教取胜的次数,已经处于且战且退的状态?应该是的。因此,我的看法是,对于成长中的大孩子,只要大方向正确,只要不误入歧途,那就顺其自然吧。
与其辛辛苦苦而且未必正确地去训导、教育这些心智成熟的高中生,也许还不如顺其自然悉听尊便呢。整体反思一下,我们究竟是不是优秀的家长也还得打个问号呢。
令人欣慰的是,反正还有才学过人、专精敬业的老师群体和名动江淮、驰誉四方的一六八品牌兜底,我们担心什么呢?
“子不教,父之过”,圣贤经传的观念已经过时了!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