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715次
编者按: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年级部在学校党委和校长室的领导下,在学校政教处的关心下精心谋划安排了为期两天的高一研学旅行大课程活动。高一(12)班、高一(17)班、高一(25)和高一(26)班同学参加黄山山水文化研学旅行归来,用文字向我们描述徽州山水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行走山水间,探究徽文化。”当微风撩动眼前的发丝时,一睁眼,梦里徽州,似画一般,便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第一站:西递——
蹦跳在古朴老旧的青石板上,粉墙黛瓦,和梦中的徽州丝毫不差。墙上带点似毛笔豪放横刷的墨痕,处处净是水墨气息;青黛色的砖瓦拥挤敲打之下,不知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变迁。转过街角,误入狭窄小巷,挂的亮堂堂的大红灯笼,朦胧的是黄韵的光攀上墙壁的爬墙虎,缠绕在灯笼上,马头墙衬出几分翠色。房梁上,墙壁中,或砖雕,或木雕,精致的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山峦松树、翠竹花草凝结的是古徽州的历史。
行走在烟雨江南里的徽派建筑中,品味山水共存的古今诗意。高低错落的徽派建筑,庭院深邃的群体建筑风貌,亦俗亦雅。漫步西递,体悟古徽州村落独特的楹联、对联文化,思绪不禁穿越百年前;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教学吟读,传承的是徽州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家训箴言。
第二站:中国状元博物馆——
雄伟壮观的红楼,几个烫金的大字“中国状元博物馆”,于无言中向我们诉说了休宁县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登上状元阁,感受乡试、会试、殿试这一路走来的峥嵘历史,跨越千年的科举制度仿佛就在眼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一个休宁县,能走出19位文武状元,想来也与徽州人重视家乡教育、“贾而好儒”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状元博物馆中的古人风采,激励着我当代少年勤学苦读,见贤思齐,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
第三站:西溪南——
一船清梦入徽州,最美不过西溪南。4月20日下午我们到达了西溪南古村落——童话中的“绿野仙踪”。这片掩藏在深林和溪流之间的湿地,处处是高大的乔木,满眼的新绿和跳动的光影。藏在西溪南村落身后的枫杨林湿地,更是像童话世界的森林。黄昏的落日余晖,洒进密密叠叠的树林,光影婆娑,流光溢彩。同学们走在湿地的古桥上,欢声笑语,相机的“咔嚓”声将时光定格在了这个曲径通幽的小村落。没有人声鼎沸,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醉人的景和最美的我们。
行走于有“江南都江堰”之称的雷堨堤坝上,我们体悟到了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行走于醉美人心的徽州湿地,我们更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第四站:制作园林微景观——
4月21日,我们来到黄山润一生态园。
在这里,我们先是聆听基地老师的介绍,了解了我国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技术报国,技术强国,当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当振奋人心的“China”一遍遍响起,同学们内心的激情也被点燃了。
这份激情在微景观制作时更甚,从分工协作到锤、锹、铲、尺同学们齐上阵。汗流雨下,抵不过少年热情的万分之一,腰酸腿痛也无法抵挡一六八莘莘学子的拼搏与奋进。于是,秉持着这样团结互助、永不言败、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原本的沙土地上跃然立起数十份精巧精美的园林微景观。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领悟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也更加尊重劳动,尊重技术。
第五站:徽州老街——
“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研学游的最后一站,便是古色古香的屯溪老街。
同学们已经被这水墨徽州晕染得温良质朴。胡兴堂的糕点、救驾的烧饼、独具风味的黄山米酿等等,都在我们心中留下独特的食客记忆,随着古徽州情结一道,在心底酿造,余香袅袅。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徽州的研学时光,圆了我们久埋心底的一场梦,梦里是山水,是笔墨,是马头墙,是古朴轻柔、熠熠生辉的徽州记忆。
(供稿:高一(17)班 唐昕玥,朱浩喆 审核:轩阳梦 编辑:管华荣)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