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3级

始信记忆|学长说,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自我

供稿:23届郑佳嵘 审稿:张豪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量:77次

      “我搞不清楚高考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去年在广东连平支教时,一位学生抛给我的问题。很惭愧,当时的我即便已经毕业一年了,在现场并没有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那天上完课回去之后,我想了很多,又回想起我流光溢彩的高中三年……

      坦白说,虽然大学四年已经快过了一半,我依然怀念在始信路179号的生活。在一六八读书是一种幸运,能够进入凌烟阁这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则更是高中三年最幸运的一件事。仍然记得高一第一次进班的时候,大家彼此之间不认识,却都颇有默契地安静坐在座位上自习,在窗外人来人往的嘈杂中独成一片风景,那时候我就知道,这个班级来对了。那时候,班主任汪聪老师在刚入学的时候就把“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理念烙印在我们班每个人的心里。作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在入学的第一个月,我的压力就很大,一边是班级要勇争第一的口号,一边是班级卫生量化考核总是扣分的现实,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是班级的凝聚力帮助我们实现了突围。每天大家都留下来按照量化考核细则一条一条检查,很累但又干劲十足,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欢笑的时光,留下了我对青春最美好的印象。两年的劳动委员,一年的学习委员,三年的班委工作极大锻炼了我的能力,一六八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高考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高三同样困扰着我,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日复一日的刷题、背书,却难有很好的成效,那段日子仿佛黯淡无光。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整个高三最低谷的时期,又传来了考试题型改为新高考的消息,八省联考之后题目难度全面提升,让本就陷入困境的我近乎绝望。记得在一次周测发挥不佳之后,我在笔记本上写下“拿云,拿捏不住的是飘渺如云的未来;海峰,高不可攀的是高耸如峰的目标。”这是我高三低谷期的真实写照。幸运的是,我最终还是咬紧牙关凭借意志力从高考中突围。

      所以,当我在支教的过程中碰到学生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好像没法直接回答他,我的高三也是这样迷茫着、疼痛着过来的。我看着这个学生迷茫的眼神,仿佛就看到了高三时候的自己,一样的无助,一样的痛苦。的确,背书总有背诵要求,练习题总有参考答案,但怎么去面对高考,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回答,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刚进入高中的我不会想到高三会遇到这样的一个低谷,八省联考后被难题折磨的我也不会想到最后高考的卷子并没有这样的难题。面对高考,无论是学校的备课组还是出模拟卷的机构,都在拼命地押题,试图降低高考的不确定性。但我们,作为最后直面高考的考生,似乎不应该被这种不确定性裹挟着而焦虑恐慌。高考不是A到B的旅程,而是A到无穷的路途,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我们能做的,是在大浪之中站定,明白自己还能做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学习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寻找自我。现在再来回看我的高三,我做的最正确的事也许就是在最后时刻没有乱了阵脚,而是踏踏实实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破局之道。

      这就是最后在斟酌许久后向那名学生作出的回答,我想,正是因为在高三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我才能和我的学生共情,才能在讲台上面侃侃而谈。高考对于我的意义,并不在考场最后的铃声响起那一刻终止,并不在高考成绩单出来那一刻显现,而是在大学的这四年里甚至之后的人生里逐渐体现出来。进入大学之后,我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多样的评价机制,学习、竞赛、社团……评价机制的多样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高考题型改变至少还留了一百天给我适应,大学里更多的挑战是在几天里解决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问题。但备战高考的过程已经教会了我如何去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立足,教会了如何发掘自我的潜力从如此之多的挑战中突围,这就是高考之于我最大的意义。

      感谢班主任汪聪老师,语文王艳老师,英语汪宜敏老师,物理朱雷老师,生物鲁元华老师,化学高德胜老师。

      感谢高一(27)班,高二、三(23)班的同学们,感谢在一六八中学遇到的每一位同学!


微信图片_20240903204554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