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3级

【理想远航】了解清明习俗,弘扬传统文化(13班)

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量:577次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独具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纪念先人的节日,也是感悟生命的时刻。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原为寒食节的延续。唐代以后,清明节逐渐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祭祖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先人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图片6.png


  清明节期间,民间有诸多习俗传承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祭祖扫墓。在这一天,不论贵贱老幼,都会回到祖先的墓前,进行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祭祖仪式丰富多样,包括献供、焚香、祭酒、祈福等环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同时,扫墓也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寓意着清理门户,使家族事业得以延续。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日。踏青赏花成为这个时节不可或缺的习俗。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结伴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生命的勃发。踏青过程中,时而可见嬉戏的儿童,时而可见相互交谈的老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图片3.png


  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民间食俗文化也独具特色。清明粽子、青团等美食成为这个时节的象征。清明粽子是用糯米、豆子、肉等食材包裹在绿色的植物叶子里,然后用线束缚,放入锅中煮熟。青团则是用糯米、豆沙、芝麻等馅料包裹在绿色的艾草叶子里,蒸熟后即可食用。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着生命的旺盛和家族的团结。

  清明节期间,民间有挂菖蒲、艾叶的习俗,以祈求家人平安、驱邪避瘟。菖蒲和艾叶具有天然的香气,被视为驱邪之物。挂菖蒲、艾叶的习俗源于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挂菖蒲、艾叶的仪式一般在清明节前夕进行。人们将菖蒲、艾叶洗净,晾干后挂在门楣、窗户等处,寓意着家庭安康、出入平安。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将菖蒲、艾叶煮水沐浴,以祈求身体健康、驱除邪气。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入了解清明节食俗文化和挂菖蒲、艾叶习俗的内涵,不断挖掘这些习俗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将它们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传统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要在传承中创新,让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忘初心,缅怀先人,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挂菖蒲、艾叶的习俗中,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稿:高一(13)班 刁文赫 审稿:任杰 汪丽萍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