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量:317次
时代的浪潮奔腾向前,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液中流淌。又是一年清明到,为了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激发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一六八中学开展“清明缅怀寄情思,传统文化永传承”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而清明节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含着:“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的春风得意,也蕴含着“斗春不管,怀沙人远。”的热闹,也有“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及时行乐。还包含着“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的怅惘。更不缺“无花无酒过清明,六味萧然似野僧。”的孤独。清明文化,便是如此的包罗万象。
而清明节,正是清明文化的重要载体。清明节伴随着漾濛细雨而来。它将“慎终追远”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它让我们思念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清明节拥有许多流传千古的习俗,如插柳条,放风筝,扫墓祭祖,食青团等。其中大部分习俗都是为了避邪保平安。尽管带有封建迷信的特点,但其中却包含了我国古代仙人的养生之道。以荡秋千举例,荡秋千曾是清明节的一种娱乐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勇气。荡秋千有助于消化和血液循环,还能预防感冒和头晕。食青团的功效就更不必多说。青团以糯米粉为皮,馅料有豆沙,枣泥,白糖等。青团不仅色泽鲜艳,口感香甜,一口下去满满春天的味道。
仔细一想许多清明节的习俗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对我们的生活大有影响!
秉青春力量之烛,亮致敬传统之路。发扬优秀传统,探寻文化内核,使传统与时代共鸣,为传统文化的发扬与致敬开辟一条光明之路。吾辈青年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我们应当以青春之力,向传统致敬。
供稿:高一(13))于宸铭 审稿:任杰 汪丽萍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