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二(22)班 洪张辉 审稿:张文生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量:168次
编者按:
在合肥一六八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少年——他们或许不曾站在聚光灯的最中央,却始终以笔为刃,以梦为马。没有与生俱来的光环,他们便用清晨的琅琅书声追赶朝阳,用深夜的点点灯火把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酿成向上的力量。
新高二年级选科分班已经完成,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看见每一份不平凡的奋斗。
进入宏志班,我知道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更多努力的集体。课业安排紧凑,学习节奏也比以前更快。我意识到,要想跟上节奏,需要调整方法,付出更多。
“宏志”的起点:认识与调整
班主任谢婉滢老师没有过多强调差距,而是引导我们进行自我分析:哪些科目有提升空间?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她告诉我们:“宏志班的意义,在于认清位置,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去进步。”这让我对“宏志”的理解更具体了: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基于现状,找到方向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课堂:专注基础与理解
老师们非常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教学上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过程的训练。数学课上,老师会详细讲解公式的来龙去脉,鼓励我们多问“为什么”,而不是死记硬背。英语学习增加了基础词汇的巩固和实用句型的反复练习,每天都有明确的积累任务。物理老师发现我们在某些概念上普遍存在疑惑,就专门放慢速度,用更多实例和图解来帮我们建立清晰的认识。这种注重基础、强调理解的教学方式,对我们夯实根基特别有效。
课后:习惯养成与同伴同行
班级的氛围促使我养成了更好的学习习惯。我开始坚持整理错题,重点记录思路上的卡点和正确的分析方法,这帮助我减少了重复犯错。班里自然形成了互助的风气。我和几位同学经常在课后或自习时一起讨论作业、交流各自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有时针对一道题的解法或者一个历史背景,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交流和讨论,往往能互相启发,把问题弄得更明白。这种日常的交流与互助,让学习变得不那么孤立,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进步:源于点滴积累
学习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后续的测验中感觉到物理不再那么吃力了,成绩也逐渐稳定下来。数学和英语也因为持续的基础训练和方法调整,有了稳步的提升。老师会关注每个人的努力和进步,即使幅度不大,也会给予肯定。这种对过程和小进步的认可,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价值,也增强了继续向前的信心。 随着时间推移,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大家都能感受到一种共同向上、踏实前进的力量。
实践:拓展认知的边界
除了常规学习,学校也为我们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小型主题讨论会等。这些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课堂之外的人和事,尝试着去沟通、协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太熟练,但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应用,也让我体会到“志”不仅关乎学业,也关乎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
回顾在班里的时光,它更像一个提供支持和引导的平台。它没有赋予我们光环,但给予了我们认清现实、找准方法、踏实前进的底气。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如何面对学习中的挑战,也体会到了在同伴互助中共同进步的快乐。这段一步一个脚印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志”气与能力,是我未来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