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杨馨羽 袁莉 审稿:陈凤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量:49次
聚”观澜”,燃星火
邀红日,唤清风,携书卷,赴“观澜”。4月23日午后,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1)班的学子们踏着春晖,行至校园西南角的澜飞湖畔,“观澜“亭下。青石阶上人影攒动,“观澜”亭中书声琅琅,一场以《党醒年代》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即将启幕。桌椅未设,师生席地而坐;书页轻启,三两拥书共读。此刻,身份的界限被打破,思想的藩篱被推倒,唯余书页翻动声与湖波轻响交织成韵。
“若问今日读何书?当溯百年觉醒路!“主持人汪泊言立于亭前,落落大方,身后的横幅随风飘展——“政史融合读《觉醒年代》,青年筑梦启时代征程”。
携书卷,寻先踪
活动共有四个环节,有同学以一首小诗巧妙概括:
家书泪,山河浸血痕。
剧幕启,红船燃星火。
古今辩,热血共潮生。
诗谜竞,光辉照来人,这是大家翘首以盼的“诵诗词,猜人物”活动。当邢哥澜同学作为出谜人走上亭前青阶,几首人物小诗在刹那间让热闹的小亭陷入静静地思索。当她诵出“铁肩撞破九重昏,血溅长衫铸火痕“一句时,郑童宁同学脱口而出”陈独秀”,完美道中谜底,在众人的掌声里,她款步上前,侃侃而谈先生故事。那一刻,少年神采飞扬,恰似故人挥斥方遒。
家书泪,山河浸血痕。“亲子书信”活动,以陈独秀一家为代表,道尽仁人志士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国之大“与“家之亲”的艰难选择。同学们并未落入宏大叙事的俗套,在深入学习了相关历史后,发挥想象,生动还原了先辈们面临抉择时的矛盾心理。陈延年对亲父“你连人伦纲常尚且残踏,何来底气妄论天下?”的质问,是青年热血对父辈谨慎的不解;陈独秀致与亲子”延年吾儿,莫因憎父而憎革命,他日归来,或可与父殊途同归”的期望,诠释亦父亦师的一片苦心。那一刻,春风乍起,吹皱一池湖水,似在回应百年前的赤子心。
剧幕启,红船燃星火,这是同学们自导自演的情景剧。“中国共产党万岁!“激动的呼喊将情景剧的气氛推向高潮。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嘉兴南湖的微波荡漾,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同学们的生动演绎下徐徐展开,将我们带入那个志气高昂的年代。那一刻,身侧的澜飞湖面,依稀飘荡着一条红船。
古今辩,热血共潮生。同学们自导自演的古今对话,传递不变的志向与担当。”吾辈虽身处不同时代,然心志相通,皆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时代变而志不变。那一刻,古今身影模糊重叠
脚步铿锵,从过去走向未来。
歌未央,梦长明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话动将入尾声,盛会终将离散,然正如一曲终了也能余音绕梁,一场精心准备的读书分享会,其作用绝不止于读书日当天的精彩展示;一场觉醒年代的红色教育,其意义也绝不局限于一刻的热血澎湃。
长达三周的讨论准备,热情高涨地全体参与,师生协作的共读一书。我们读《党醒年代》,亦在对活动的认真投入中,铭记历史,博闻广识;感悟历史,用于今时;永续觉醒,不朽青春!
犹记昨日湖畔,少年嗓音,朝气蓬勃,歌未央;且看明日中华,我辈身影,初心永继,梦长明!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