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8 浏览量:235次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初夏的南艳湖畔天高云淡、艳阳高照,清华大学、合肥一六八中学联合主办,德育报、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协办的“大学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高端论坛活动”在美丽的一六八中学隆重举行。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王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森林、清华大学安徽招生组副组长陈超、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茅为中、德育报总编王晨光、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徐磊,安徽省演讲学会会长崔跃松、京东方科技集团合肥区域总经理丁光辉、长鑫科技集团研发副总裁刘明源博士、万朗磁塑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乾中、尚德集团总经理何娜、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总经理助理程宝忠,合肥市各区教育局领导以及来自全省基础教育阶段部分名校校长、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中层以上干部、集团校代表等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活动得到新华网、安徽日报社、安徽经视、合肥电视台、网易安徽、伟伟说高考等媒体支持,他们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与广大家长、师生等各界关心教育人士近万人共同分享这一盛宴。
在洪亮庄严的国歌声后,学校党委书记吴菊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吴菊文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需要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大学为了让党中央号召落地生根,牵手合肥一六八中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路径,这是对学校的充分信任和极大鞭策。一六八中学需要做好“价值认同、规律认知和职责认领”三篇文章。他表示,一六八中学应该竭其所能种好的责任田,和兄弟学校一起演好大合唱,做好拔尖创新人才的奠基工作。
接着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所所长王建作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大学中学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路径与机制》的报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尤其需要高等教育的系统谋划,更离不开基础教育的系统支持。王建研究员高屋建瓴地从国内外对拔尖人才研究的模式切入,详细介绍了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国家层面的思考与行动,指导性强、涵盖面广,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森林的报告则从“高效学习”的角度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视听盛宴。李森林以“学会高效学习,基础教育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思考”为题,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总结了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十个特质,并重点从“好奇心”与“学习方法”入手,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共鸣的案例,形象生动的图片,将教育理念缓缓植入与会嘉宾内心。
随后合肥一六八中学校长罗在兵以“营造全新教育场域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题,和与会来宾分享了合肥一六八中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探索。罗在兵从价值引领、培养机制、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介绍学校的全新教育场域。合肥一六八中学多年来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等优势,积极开展小中大一体化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探索,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果。22年来,经过三任校长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合肥一六八中学不仅办学成果亮眼、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特别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走出了学校的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罗在兵特别强调:重“创新”才能更“拔尖”,积极构建基础教育新场域,拔尖创新人才自然涌现,这是一条正确而漫长的征途。学校既强化横向关联,建立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也深化纵向衔接,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贯通模式。
会议的第二部分,与会嘉宾围绕三个主题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理念、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同领域、不同教育学段相互分享、碰撞,引发与会领导、嘉宾深入思考。
在“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路径探索”分论坛中,合肥第四十五中学校长姚剑和合肥第四十八中学书记刘继宏分享了各自学校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做法,省内兄弟学校芜湖一中副校长何家传就竞赛培养的具体做法做了分享,瑶海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袁乃玉则从理念上介绍了自己对“人才”的理解。发言中,袁乃玉深入分析了当下基础教育内卷的现象,表达了对当下部分家长“唯分数论”现象的担心,更强化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人责无旁贷的使命。京东方科技集团合肥区域总经理丁光辉从企业用人、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拔尖创新”的理解。最后清华大学教授陈超从清华大学培养人才方面介绍了具体做法,鼓励各初高中继续在各自领域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
在“基础教育学段路径探索”与“家校社协同培养路径探索”两场分论坛,与会嘉宾讨论热烈,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相互启迪,精彩纷呈。
“慢教育”才能出“真人才”。论坛进一步达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突出实践能力等诸多共识,给与会嘉宾带来启发和智慧。全体一六八人也将发扬创新的特色,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先进办学理念、务实工作态度,久久为功,以更突出的成绩助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供稿:唐天辉 审稿:洪丽)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