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教研|惟实励新迎激浪 精进臻善稳驭舟

发布时间:2023.05.26 浏览量:886次

——合肥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同课异构活动圆满举行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承五月清风,沐浅夏芬芳。为加强对高中化学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探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合肥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同课异构活动于5月25日上午在合肥一六八中学如期展开。来自全市(含四县一市)各个学校化学老师三百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6_副本.jpg


第一环节:同课中碰撞,异构中精彩

第一堂课是由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周峰老师带来的“闻香识醛”。课前,周峰在讲台上喷洒香水,以香味引发学生对醛类物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引用了静电势图帮助学生理解醛类的加成反应,并通过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完成对醛类氧化反应的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周峰还巧妙地结合了手持pH传感器技术,通过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辅助教学,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堂课是由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张清莉老师带来的“‘解酒药’真的能解酒吗”。张清莉聚焦生活情境:“为什么有的人喝酒会醉?”引发学生思考醉酒的原因,通过学生自主搭建乙醛的分子结构模型推断乙醛的性质。在实验环节,张清莉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反应本质进而对银镜反应实验进行改进,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同时,将教学情境一线贯穿,就“解酒药”是否真的能解酒的问题给出结论,并教导学生禁止饮酒。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第二环节:聚焦单元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课堂展示完成后,由合肥一六八中学化学学科主任陈绍虎和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学科主任李雪带来精心准备的讲座。

陈绍虎以“稳中求新,聚焦素养”为题,首先对周峰老师的“闻香识醛”课进行了点评,对教学中各环节的处理、实验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在点评中,陈绍虎着重强调了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依托实验探究完成对醛的性质教学。然后,陈绍虎与大家分享了“三新”背景下对醛的教学建议,提出了要侧重对生产生活情境的创设,并分享了制镜工艺的教学情境。最后,陈绍虎对“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李雪则以“见微知著——基于官能团认知的有机化学学习”为题,首先从课堂生成、课堂亮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对张清莉老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尤其是对于课堂生成模块,展示了从读课标、选出次级大概念、到情境选择、搭框架,体现出了课堂设计的严谨和环节落实的完整。最后,李雪还对有机化学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对于规律性较强但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的有机模块,从官能团转化、物质类别转化的角度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建议一线教师回归课本,从教材栏目的编写上找出教学的思路。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第三环节:评课促成长,众行方致远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合肥市鹿钰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包河区化学教研室主任、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鹿钰锋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鹿钰锋从课标、立意、情境、立场、评价五个关键词出发,肯定了两位老师对于情境的使用和对知识的呈现,但在对学生认知思维的结构化上、以及对结构性问题的设计上,还可以再进一步优化。同时,鹿钰锋也对这五个关键词进行了细致的解读,结合合肥市现阶段推行的新课程新教材的相关活动对在场的老师进行了指导。

最后,合肥市化学教研室主任陈文静对活动进行了评价总结。陈文静首先肯定了两堂课的精彩呈现,并结合新课标和有机化学教学实际提出了有机物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转化——有机合成,以醛的教学为例分析了有机化学的教学思路。结合深度教学模型,陈文静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从情境中提炼核心问题”是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困难,需要结合新课标不断凝练优化。同时,对于即将到来的新高考,陈文静也倡导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老师牵着学生走”,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提问、想办法”的意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意义学习。


5_副本.jpg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活动虽然结束,但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不会止步。通过此次活动,合肥市一线化学教师们完成了合作对话和专业探究,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蓄积能量,相信在三新背景下,各位老师都能更好地反思日常教学,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化学课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供稿:夏兆洁、陈绍虎  审稿:张文生)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