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9 浏览量:2395次
行至将半,回首我的强基之路,才发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辛苦,但收获满满。
关于强基计划最初的记忆,还是两年前的入学教育。初来乍到的我完全可以说是尚不知事,只记得讲台上学长的深情,我感受到他在强基这件事上倾注心血与收获硕果之后的激动。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真正明白,强基计划的使命是给更多有天赋,肯努力,肯钻研基础学科的学子创造机遇,茁壮国家的发展大计之本。其他再没有多想。果不其然,随后的学习生活让“强基”这个名词从我的脑海中淡化。上了高中之后,我一直希望能通过努力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上一所好大学,去到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好专业。与此同时,高中课堂也为我打开了数理科学的世界,或是因为她们本身凝聚人类智慧的魅力,或是因为日复一日的伏案钻研带来了心灵契合,我总是向着数理而行。然而,现实并没有许多的诗与远方。资质平平的我在学习生活中屡屡碰壁,我总是无法将学习任务完成到极致,成绩总是与理想中的差那么一点,一些难度颇高的立刻问题也常将我拒之门外。迷茫,反思,重新上路。在无数次这样的循环中,我的棱角也逐渐被磨平。但是我的骨子里似乎有一种拼劲,一段艰难的征程之后,我不断前进,既不失热忱与自信,对自己的规划与定位也逐渐清晰。终于,我也走到了那位学长面对过的十字路口。
初入高三,怀抱一轮复习资料的我,刚刚结束了紧张的联考。学校组织强基培训的消息传来,而我也该回答这个问题:搞还是不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选择了先报名。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我也动员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周六的六个小时,授课的是有学科竞赛背景的老师,传授的也是接近大学知识的内容。新知识迷人眼,例题如纷至沓来的流水线。高强度,高时长,高要求。或许是因为不习惯授课的时长,或许是难接受超标的难度,教室里的同学在慢慢地减少,我心里的焦虑也在不可避免地加剧。这堂课以后,班级里几位参与的同学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一方面,知识难度的升格的确劝退了许多同学,另一方面,高考复习与强基学习之间的矛盾也非常鲜明。为此,几位成绩优异的同学选择了退出。当然,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我深知强基学习对日常高考复习的影响。宝贵的周末“沉淀”时间被占用,意味着许多补强任务必须被置后。但是,正因为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才有想要搏一搏的欲望;正因为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才真诚期待能发掘一条新路,无论道阻且长。我决定坚持。过去的三个月的强基学习很充实。每周六小时的时间漫长而又短暂,四份强基讲义上的字密密麻麻地铺陈开,沉甸甸的。数学学科既有不等式、计数原理等高中重点知识的拔高,也有数论等我们相对陌生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没有接触过数学竞赛的我来说举步维艰。对于物理学科,强基要求内容更是一种全面超越,各种在高中物理被简化了的模型,强基都揭示了它们的“原汁原味”,更不用说运用微积分、各种坐标系等数理工具来解题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我还没有完全消化,我还会慢慢咀嚼。
诚然,矛盾需要解决,我确实会时不时地陷入时间不够用的痛苦中;但我的意志力还算不错,也有自省的习惯,制定的许多学习计划也帮助我规划好时间,做到事半功倍。充实的集体与学习生活更使我充满动力。一波三折总会有,当挫折积少成多,我也会有时懈怠,自暴自弃。而在一次试卷分析中,语文汪老师的一席话打开了我的心结。她告诉我:不必将自己逼到极限,适时静下来想一想。作为我的导师,英语崔老师也提醒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状态,保持上进心,抛却借口,一以贯之。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有的“松绑”,有的“鼓劲”,令人暖心,使我冷静。我心里很清楚,我并不很优秀,有时干劲也不足。我在调整。当面度成绩的波动,我会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紧张,有些学科的补强工作我现在没有时间做,哪怕心里再不安,我也会坦然地告诉自己学会等待,慢慢来,以后总会有时间,只要我永葆初心。对于强基学习,我也知道自己做的远不够,我还要发扬一点钻研精神,努力去做好这件事。
至于最后的收获如何,我告诉自己尽量不去想。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其说我很努力。毋宁说我是幸运的。我还要再多走出舒适区一点,转变不恰当地学习方式,笃志行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功不唐捐。
供稿:高三(1)班 郑泽文翔 审稿:学科竞赛与强基指导中心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