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胡晓雨 审稿:李先敏 发布时间:2025.07.14 浏览量:13次
从想要“挖恐龙”的UCL地质学少女,到香港科技大学双offer录取的商科少年,他们在国际部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成长故事与未来愿景?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他们圆梦背后的星光轨迹。
王曦宁目前已获Offer
QS2:帝国理工学院 地质专业(面邀)
QS3:牛津大学 地球科学专业(面邀)
QS9:伦敦大学学院 地球科学专业、地质专业
QS13:墨尔本大学理学学士
QS19:悉尼大学 理学学士
QS3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理学学士
QS54:布里斯托大学 地质专业
陶良奇目前已获Offer
QS9:伦敦大学学院 艺术与科学专业
QS9:伦敦大学学院 信息管理系统专业
QS13:墨尔本大学 理科学士
QS19:悉尼大学 商学学士
QS3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经济学士
QS34:曼彻斯特大学 管理专业
QS47:香港科技大学 信息系统(奖学金)
QS47:香港科技大学 商业与管理(奖学金)
QS62:香港城市大学 信息管理
QS69:华威大学 管理专业
Q&A :申请国外大学时
你是如何确定申请方向和目标院校的?
王曦宁:我并非从小就热爱地质这个专业,上高中后有一次我“异想天开”的对老师说,我想去挖恐龙,结果没想到真的有这个路径。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了解完这个专业后,发现它包含了所有我想学的东西,从此才真正开始热爱上这个专业。
对于院校的确定,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学校的地质专业排名很好。例如,我通过大学官网了解到,布里斯托大学地质专业这个院系下面分了三种专业,每一个项目学术氛围都很浓厚,而且它还有自己的地质博物馆,并且去年这个院系一共只招了十几个中国人,他的师生比很好。
陶良奇:我的申请方向确定主要基于个人兴趣与自身实力。刚入学一六八国际部时,我就对商科感兴趣,IG阶段选修了经济和会计,经过高一一年学习,更加坚定了在大学继续学习商科的想法。
在院校选择上,考虑到目前实考成绩中有一个B,预估自身实力难以达到顶尖大学要求,综合个人经历和实际成绩,最终确定申请英国的UCL、王爱曼华,以及中国香港的港科、港中文、港大、港理工、港城这几所学校。
Q&A :你觉得自己能够收获理想院校录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曦宁:首先在升学课上,升学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几所大学的学习氛围,并帮我们制定了目标院校以及学习学科的考试计划,我跟着老师制定的计划稳步前进即可。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我找到了热爱的专业,并为之努力,这也让我在文书写作的过程中,让大学招生官感受到我对院校的了解和对专业的热爱。
陶良奇:对专业保持热情十分关键,当你热爱一个专业,就会满怀激情地探索。随着探索深入,了解的专业内容增多,自身经历也会更加丰富。
这些经历能体现在大学申请时的面试、标化成绩和文书中,是收获理想学院offer 的重要因素。
陶良奇同学参与校园活动照片
Q&A :能分享一下撰写文书的心路历程吗?
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王曦宁: 一开始感觉定题很难,因为有太多想写的素材,不知道如何删减,而且写着写着就发现有明显的滞涩感,有一次我在写文书过程中,遇到一些化学问题,就去问赵鹏老师,我发现不论什么问题他都能给我解答,让我十分惊喜。
在我看来,写文书就像是种自学的过程,我们一直在挑战自我的极限。
陶良奇:我的申请心路历程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在文书里提及如EPQ项目、BPA经历以及读过的好书,并通过这些内容向招生官展现我对专业的热情。
其中,做EPQ项目的经历令我十分难忘。由于EPQ要求撰写一篇学术性很强的长论文,过程中我曾对自己是否真懂管理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
但随着深入了解商业新闻和故事,进一步探索专业,我发现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最终顺利完成了EPQ的基本内容。虽然项目尚未全部完成,但攻克这一难关的过程,成为我申请过程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陶良奇与同学毕业合影
Q&A :高中三年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王曦宁:一开始刚入学的时候,感觉很难找到一些学习资源和资料,我通过询问同学和老师,逐渐有了一些自己常用的网站,并且学会了使用关键词去查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同时,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演说环节,通过三年课堂上的展示、学习汇报,以及各种英语作业,我最终逐渐锻炼到自己的演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王曦宁参加生化作业汇报(左一)
陶良奇:刚入学时,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垫底。高二时我意识到,没有出色的数学成绩,可能连好大学都申请不了。于是我下定决心提升,尽管过程痛苦,我还是咬牙坚持了半年,最终一次性拿到了数学 A*。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对待,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Q&A :高中三年,哪些老师对你影响特别大?可以讲讲具体的事例吗?
王曦宁:感觉所有的老师都特别有耐心,不管我提出什么问题,他们都会想办法引导我去解决,并且所有老师都特别励志且高效,在他们的影响下,我逐渐从p人爆改j人。
王曦宁同学担任戏剧大赛主持人
陶良奇:应该是陈笛老师,她对于我而言就像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在和老师接触的过程中,她的专业指导以及对于学科知识的讲解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专业的理解更加深入,为我未来的学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Q&A :对于即将进入国际高中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话想跟他们说的?
王曦宁: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他人的评价要选择性听取。
生活中,你可能会听到很多种声音,但是在高中三年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被他人的评价禁锢住自己的脚步。
陶良奇:专业选择至关重要,一定要选自己热爱的,否则学习之路会很痛苦。
我原本对经济、会计与金融感兴趣,却因觉得管理更好深造而选择了它。初期探索管理时,由于对其学术内涵一无所知,我只能从0开始,查阅大量资料、读书、做项目,过程十分艰辛。
反观经济专业,我在 A-Level课程中选过经济,本身又很感兴趣,平时在抖音、小红书、B 站刷到相关内容都会认真看完,若当初选择经济,学习之路或许会轻松许多。
王曦宁:学校的对我的帮助是全方面的,我有好的同学、好的老师、好的资源,除了学科方面老师的专业素养外,我们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大家都在互相鞭笞着一起进步。
陶良奇:在合肥一六八中学国际部,我们可以真正选择自己热爱的东西进行学习,而非被迫学习宽泛且不感兴趣的内容。
以我自身为例,我对商科兴趣浓厚,若在年级部,可能只能学习政治、历史等不感兴趣的科目,无法接触商科知识。但在一六八国际部,我能够投身于自己热爱的领域,这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我能在感兴趣的方向深入探索,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热爱的道路上实现自我成就。
陶良奇与老师同学毕业合影(左二)
Q&A :回顾申请历程,哪些做得非常正确,又有什么是可以改进的?
王曦宁:在文书写作中,我听到很多别人对于我文书内容的否定,但是我通过对比课程大纲后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在整个升学过程中,我很好的平衡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不足的话,应该是在申请季时,有时候自己会很烦躁,我将这些情绪带到了朋友和家人身上,现在想想其实是很不应该的。
陶良奇:我的申请之路充满波折。在申请英国大学的UCAS 系统中,因只能填报5所学校,我最初选择了UCL的信息管理、艺术科学,曼彻斯特大学的管理,华威大学的管理以及杜伦大学的管理。
但在是否选择杜伦大学这件事上纠结许久,为让选择更有意义,在 UCAS提交3天后,我将杜伦大学换成了录取率极低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结果更换的第二天就被拒,这极大地打击了我的信心。
在中国香港学校的申请上,我没有因自我怀疑而放弃,而是选择大胆尝试,将香港前5所学校,即港大、港中文、港科、港理、港城全部申请了一遍。我已成功拿到心仪的香港科技大学的两个offer,这让我觉得当初大胆申请香港院校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
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呆萌少女,一个是热衷探索的商科少年,他们用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为我们勾勒出国际教育的多元可能。
而我们也想告诉所有学子,真正的热爱从不是顺风顺水的童话,你为喜欢的专业所熬过的夜,为目标学科所刷过的题,都将成为照亮你未来的明灯。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