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交流

我的德国之旅

发布时间:2009.09.27 浏览量:1693次

刚刚把邮箱打开,一封来自我的德国朋友Nils的未读邮件。他想知道我日食看到了没。我很简单地回复了他:没有,上海那天下小雨。我并不是上海人,而在日食那天我恰巧在上海上一个叫新东方“德福”考前培训的辅导班,为期一个月。这大概是我回国后这个暑假唯一在忙的事了。这是一个为在校大三、大四以后想在德国读研的大学生所开设的一个针对TestDaF(意为德语作为外语的测验,简称“德福”)的考前培训班。我也报名参加了。怎么说呢?与其将这个考试看成我今后赴德国留学的通行证,不如说这是我再德国不到一年生活的延续。是呀,我这一年到底干了什么?

先从交朋友说起吧!Nils就是一个例子。我和他是在不莱梅的一个大教堂理偶然认识的。当时我是跟着我的接待母亲参加一个在不莱梅举行的宗教活动,一共四天,场地包括了不莱梅的老城,还有一个港口。我们是团队出行,我的接待母亲又是领队,换句话说,她是有任务在身的。因此,我就有了很多很多空闲时间,自己单独在城里转。

不莱梅的天气在德国是个典型。具体说吧,这里早晨还是阳光明媚,中午就可能会下小雨,下午雨又停了,晚上又有可能阴云密布。不过和中国的雷阵雨完全不同的是,这里一看不见闪电,二听不见雷声,下的也只是毛毛细雨。而我在不莱梅第二天逛老城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天气。只见天空上原本白棉花糖似的几朵云慢慢悠悠聚了起来,然后就有细细的雨丝落下了。恰巧,市中心的大教堂就坐落在不远处,绕过几个小巷就到了,我就当是去参观参观,同时也算是避雨了。
        
教堂里当时的布置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一个挨着一个坐在教堂里十字架的正前方,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不会再作祷告吧?"我心想,在德国,当教堂内作集体祷告时是不欢迎游客来参观的。不过,教堂内前台缓缓走上来的乐队指挥师和一个由老人组成的歌唱团让我马上又想起这是一个集体合唱,而不是祷告。事实上,这也是这次宗教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每个都可以自愿参加。我又恰好没什么安排,就随便找了一个靠后的位子坐下了。然后我就听到指挥师要我们把歌词手册翻到某某页,而音乐紧接着就响起了。我没带那本活动前就发的手册不得不干坐着,要不就当是欣赏音乐吧。虽然是坐在人不多的后面,但过了几分钟后我旁边的位子还是被陆陆续续占满了。教堂自身独特的结构使得原本就悠扬。
        
美妙的歌声变得更加富有韵味了,我索性和着旋律就哼了起来。然而哼着哼着坐在我左手边的那个人突然把歌词递到了我的面前:呐!,他没多说,看样子是想和我一起看。我说了句谢谢。于是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他比我小一岁,戴了副方框眼镜,短发,皮肤白皙,属于德国人中比较斯文的那种。他说他很喜欢中国,现在也在学汉语,而且更巧的是他今年9月份还要来中国上学。因此,我们已经约好在中国上海再见。之前,我从Aachen(亚琛)赶到Bonn(波恩),他的老家,和他一起参观了一个历史博物馆。

除此之外,在德国的10个月里,我还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有趣的人,这里面有德国的学生、世界各地同龄的交换生、有德国的老人(接待的爷爷奶奶)、有邻居、有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

我的接待父母总是给予我极大的自由去接触德国社会,除了学校生活外,我还积极参加很多派对、聚会,经常独自旅行。我把自己彻底敞开,去了解德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了解自己,比以前更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得承认,这是在德国10个月交流中,我所收获的最重要的一点。在德国,我看到了德国人高质量而富有情调的生活;德国人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德国人有条理,有计划的生活方式等等。 这些都是我所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

文化交流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在德国人因为一个中国小留学生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时候,我已经被他们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和感染,并且成为我自身的一种文化元素。我想,我会将这种其他文化中的精髓带回自己的祖国,并伴随着她再次走向世界!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