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务动态

“强基计划”时代,竞赛真的不香了吗?

发布时间:2020.09.28 浏览量:1477次

竞赛新困境


 2020年对于竞赛生来说最悲催的一件事,莫过于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虽然取而代之的有强基计划,但竞赛成绩在强基计划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即便是竞赛银牌也只是获得入围校测的资格而已,最终能否被录取还是要看85%高考成绩加15%校测成绩的综合成绩,所以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即便是入围了校测,录取的机会也很渺茫。怎么考决定着怎么学,对此笔者感受非常明显。今年新入学的2020级高一新生中,在初中就开始接触高中竞赛的真是凤毛麟角,和往届相比,竞赛的热度降了很多,可见高考指挥棒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竞赛的巨大红利逐渐消失,竞赛真的就不香了吗?这让很多孩子和家长很迷茫。就此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竞赛只是少数人的思维游戏


无论是过去的“自主招生”时代,还是现在的“强基计划”时代,就像艺术只是少数人的审美一样,竞赛也只是少数人的思维游戏。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搞竞赛,也不是只要刻苦努力竞赛就一定会出成绩。搞竞赛至少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浓厚的兴趣,竞赛的道路是艰苦的,没有兴趣的驱动,是很难走持续走下去;

      2.要有一定的天赋(天赋也是相对而言的,目标不同对天赋的要求也不同,金牌要有金牌的天赋,省一要有省一的天赋),竞赛毕竟是小众化的,对思维力的要求较高,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常规思维;

      3.要学有余力,必须在高考课程上做到游刃有余,且有较多的富余时间才有条件去搞竞赛,尽管很多竞赛生的部分时间是“逃作业”换来的,但前提是没有影响到高考课程的学习或者影响是可逆的;

      4.要与专业志向契合,竞赛学习的内容基本都是高考不会考察的,如果竞赛仅仅只是为了升学而与今后的专业选择及职业规划关联度不大,那么竞赛的性价比就很低了。

      满足上面4个条件后,我们再来谈要不要搞竞赛才有更有价值。对于不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孩子来说,竞赛慎入,强力而为不仅会让自己遍体鳞伤,还会错过最适合自己的风景。

 

竞赛真的不香了吗?


虽然竞赛只适合少数人,但对于各省的一些名校来说,这个“少数”是他们的“大多数”。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竞赛到底要不要搞?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合肥某校今年考入清北的学生中,有一半是通过强基计划考取的,强基计划校测笔试内容和竞赛能容是相关的;另一是笔者今年带的毕业班考入C9联盟高校的29位同学中,有16人学习竞赛且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余下的同学也基本上都有竞赛“接触史”。可能有人会说,他们是因为具备C9的实力才去搞的竞赛,而不是因为搞了竞赛才上的C9,毕竟大部分同学是高考裸分直接录取的。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至少搞竞赛并没有影响到尖子生上名校,事实是在强基计划中竞赛确实成就了部分学生。

       个人观点是,尖子生(满足上面四个条件的学生)要搞竞赛,至于要搞到什么程度,则不必苛求。
     从学生层面来看。对于有天赋的孩子,一味地让其机械地重复高考内容,是对其思维力、创造力以及求知欲的伤害。这样的孩子须要进行更高阶的思维活动,让其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更加活跃和兴奋状态,其潜力才能被更最大化的挖掘。所以,即便最终没有通过竞赛实现升学目的,但竞赛学习对学生思维起到的促进作用同样为高考加分。竞赛学习中对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可以增加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高度,站得高自然会看的更远,就像高考生去看中考试题一样,当年的困难已荡然无存。其实搞竞赛带来的利好不光光只有学科层面的,其对学生抗挫能力、学习品质、专注力、耐力、韧劲等都有益处。
      从高校层面来看。目前高考是高校招生的最大渠道,然而高考是大众化的,难度不大,并不能完全满足高校选材的需要。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文理分科取消,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为了平衡,像物理等理科科目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如果没有其他选拔人才的方式,这对名校来说是极其痛苦的。目前除了高考,只有强基计划作为选材的辅助方式,虽然强基计划2020年在各省计划数非常少的,但我认为接下来国家以及高校对强基计划的重视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各高校应当会增加计划数以及专业选择的自由度。再者,三年后会不会有其他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也不好,就像今年的强基计划的落地一样也是非常突然,所以多些准备就会多些应对。另外,高中的竞赛学习经历也会让学生在大学中很容易出类拔萃,进而赢得更多的机会。所以有些高校为了进一步分层培养,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二次选拔,组建像英才班、强基班等特长班。
       从国家层面来看。随着贸易战的打响,m国开始进行科技封锁,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都使得国家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今年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到“要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2020年的强基计划是国家层面上人才培养战略,按照《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实施纲要:“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来看,对强基生有很多政策及资源上的倾斜。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和学习条件,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可见国家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从国家选材的角度来说,国家要的不是高分而是真正的人才,高考只是选材方式而不是目的。在给上届学生解读强基计划时,我特别强调如果个人的目标能与国家的战略与需求相结合,那你永远都走在时代的最前头。所以学好基础学科,不怕将来无用武之地。
       如果决定要走竞赛这条路,还得先拎清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而学竞赛。如果是出于热爱直奔获奖而去,那就要做好全盘规划、系统学习,因参与的人少了,我想获奖应当比以往容易些。如果只是为了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对接强基计划,可与高考课程同步学习。无论是哪种目的,个人均建议可先走一步看一步,但每一步都要走踏实,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能有多远。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各位家长和同学参考!

 

声明:文章来源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校进行删除。





(供稿:竞自中心)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