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6 浏览量:1963次
建校十二年,折桂两状元。荣光与称赞的背后,凝聚的是一届届师生共同的努力与追求。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子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8月25日上午,合肥一六八中学语文组新老教师齐聚一堂,进行了有效课堂案例的探究与学习。会议由语文组组长张文生主任主持,发言老师或语声铿锵,或委婉恳切,旁征博引之际充分显示了其极高的语文素养和一六八中学上下齐心,同心同德的文化内蕴。
张主任首先从“语文组的学校职能”、“做教学有心人”、“语文课堂望闻问切”、“语文组要做些什么”等四个方面对语文学科做出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张主任娓娓道来,侃侃而言,其讲述之精密,理论之严谨赢得与会教师一致好评。特别其以中医学上的“望闻问切”比附语文的教学,新人耳目,恰当精准,不是理论的说教,而是友人的谈心,引发强烈的共鸣。
刘道扬主任关于教师业务考核整体评点的发言虽然简短,但仍是此次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刘老师对参加考核的教师予以了高度评价,但同时也提出了些许建议和期待。希望老师们能够和而不同,设计特色教案,展现独特风格。这份建议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尤为宝贵。
舒畅老师针对高三年级面临高考的特殊性,凭借从教十余年的宝贵经验,对高三复习的有效性提出了几点思考。他指出,训练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要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在有限的宝贵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针对高考的考题和考点,在总结归纳、夯实基础之余,力求做到答案的系统化和步骤化。
李新虎老师关于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报告实乃典型的厚积薄发。他通过“班马”和“行人”在不同诗歌中的意思的讲解来谈诗文教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也更见李老师功力深厚,于平常的教师面目中多了些学者和哲人的色彩。强调教学和研读并行,依据文言的特点和学习原则把古诗文神秘的面纱条分缕析地揭开。
汪玉慧主任则从年级备课组青年教师培养角度侃侃而谈,尤其关于韦罕老师参加合肥市四校同课异构课为例,指出合作的魅力与意义。强调要以课研课,以课提优,参赛者和合作者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实现共赢。
最后,夏杰祥老师以散文《葡萄月令》为例谈有效课堂的起点。主要从课堂立意和教学构思两个角度展开了探讨。“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夏老师首先对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主体的确认做了阐释,正清了“名”后,便围绕《葡萄月令》展开了梳理。“课标的每一句话都是一本书”,“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就是内容”,“一个人敢做一些事就要敢当一件事”……在讲述之中,妙语不绝,警言横出。关于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的问题的解释,针对如何从备课看听课的解答,都是其高深研究的完美演绎。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是一场关于教学有效问题的饕餮盛宴和文化大餐,身与其中既感受到诸位老师们娴熟、精湛的技艺,又从中深受启发,获得借鉴。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语文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革命阵地。我们本应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最终实现由合格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的蜕变。
记得梁启超先生在《敬业和乐业》一文中说:“凡职业无不是可敬的,凡职业无不是可乐的”。只要我们秉持一颗事业的责任心来从事这伟大而又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敬而为之,乐于为之,便终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科和学校的辉煌也将“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