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17 浏览量:1259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色父母如愿以偿,沉浸在成功的幸福和自豪中;有的父母不紧不能如愿,甚至事与愿为,怨气横生,但怨这怨那就是不怨自己。家长门,要知道你可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知道,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你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教育手段也须跟着改变。这改变不能太盲目,也不许太随意,它需要学习、揣摩,更需要有科学的指导。要知道,做一个好家长,不仅需要艺术,还需要科学!
在本篇章中,我们将告诉你,做一个好家长应该懂得的科学教育孩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果你是位用心的家长,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收获。
一、教育子女七大忌
1、 忌太忙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你什么时候最关注你的子女?是在他犯错误的时候?是在他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还是在你被老师叫到学校的时候?如果“是”的话,可见唯有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他。而当他想跟你聊天,想与你沟通的时候,你关注他了吗?
2、 忌太少赞赏。许多父母以为子女好是应该的,所以便认为这不需要称赞,久而久之,赞扬便成了吝啬品,连怎样赞扬也忘记了!孩子都喜欢听到父母的赞赏,下一次他做好的时候,不要再吝啬对子女的赞美了。
3、 忌无规矩。每个家庭必须有一套自己的规矩,什么时间吃饭、睡觉,待人接物等都要做相应的规范,培养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
4、 忌太多指示。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家长与子女在一起的时间,一般平均每半小时内会发出17个指示;而被认为有问题的儿童,其家长的指示更是高达35个!由此可见,愈多指示会使孩子愈反叛,有些小事其实可由子女自己决定。
5、 忌不一致。教育孩子最怕口径不一致,母亲说做完功课才可玩游戏,但父亲却说玩一会没关系,这时孩子就会有一个错觉:认为母亲说的话可以不理。后果怎样?大家可想而知。
6、 忌情绪化。有的父母在心情好的时候,会特别优待子女;不高兴时,子女的行为稍不满意就惹来一顿臭骂。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孩子的情绪就会随着父母情而起落,令他们感到不安。
7、 忌爱面子。一位小女孩,因有学习困难,默写常常0分。小女孩的母亲因此而觉得丢脸,便要她努力温习,不到凌晨一点绝不让她睡觉。身为父母,要切身体会孩子的困难,凡事都不可勉强。
二、惩罚孩子七原则
孩子在接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他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他心头积聚孤僻和怨恨情绪,这其中大有学问可究。
1、 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块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然没有料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2、 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功课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的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看电视。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说清要求就乱罚。
3、 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4、 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5、 犯错之后,立即惩罚。有的母亲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父亲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因为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早忘了惩罚的原因。立刻处罚,才能让惩罚真正有效,记忆深刻。
6、 讲清惩罚原因。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为什么受罚,惩罚的目的也无法达到。
7、 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处罚,以后便难于下达命令,惩罚也就失去了教育作用。
三、美国人教育孩子的12法则
1、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 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6、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9、 处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10、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
12、 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和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什么时候回家(WHEN)。
四、保护孩子心理健康12忌
1、忌娇惯溺爱。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显示生活中一些请少年误入歧途的三部曲.
2、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3、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濡目染,容易使孩子仿效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性。
4、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容易适得其反。
5、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6、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7、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与家长产生感情对立。
8、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运动或爱好,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9、忌缺乏适应能力。要培养孩子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益的。
10、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11、忌忧郁沉默。培养孩子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12、忌依赖。要让孩子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挫折,从身心两方面对孩子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一、 孩子不听话的20条原因
经过调查分析,孩子们不听大人话的原因如下:
1、 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 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 我对他们不服气。
4、 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 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 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 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 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 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 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 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 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
13、 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停。
14、 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 他们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吵吵嚷嚷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 他们欲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出气,所以我很生气。
17、 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 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 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这些孩子的话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子女,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二、 给家长的50条建议
1、 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 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3、 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4、 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地看待事物。
5、 不要把孩子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6、 对孩子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7、 教育并不一定只讲道理,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措施。
8、 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9、 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0、要常换位思考孩子的所做、所想。思考:假如我是还的话,我将会怎样?
11、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12、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13、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4、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让他失去自信。
15、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16、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17、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18、随时关注他的进步,并让他知道自己在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9、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20、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21、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22、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对向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23、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24、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25、先成人再成材,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6、再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7、了解孩子有那些朋友,这很重要。
28、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9、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0、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31、帮助孩子尝试与不同社会文化层次的孩子进行交往。
32、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33、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3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35、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36、着重对孩子进行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37、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38、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39、不要太关系孩子,以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40、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41、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
42、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与孩子商量。
43、孩子在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44、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
45、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6、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47、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4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4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5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晴,一会阴。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