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奥秘

发布时间:2009.05.20 浏览量:1458次

心理健康——愉快的体验

    体验是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一种认识,它制约着人的情绪和行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同样一件衣服,穿在她人身上好像一朵“花”,穿在自己身上好似一块“疤”;同样一颗痣,放人家脸上是“画龙点睛”的美人痣,放自己身上却是“画蛇添足”……这种人很少有愉快的体验。

   另有些人则相反,过高地评估自己,认为自己“鹤立鸡群”、无所不能,但一遇挫折,情绪就一落千丈。往往从自大开始,以自卑告终,最后还是把“矛头”对准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首先要从正确认识自己,随时调控心情,审时度势地选择好自己的坐标:升学就业、经商下海、成家立业……敢于直面人生,不为失败所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富贵所淫,不为生理缺陷所惑,只为心情愉快。

                                                         心理健康——高效的操作机能

   操作机能是指人的心理与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者是讲究效能的,他们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颇具创造力,思维活跃,做事效率较高,人际关系和谐。他们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协调,个人的内在心理需要和外在的社会规范协调 。

   人的心理与社会功能的提高可以说是人的终生追求目标。只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善于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扬长避短,就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动态的调适过程

    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理想标准。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绝大多数人处在健康与不健康的边缘状态有人称职之为“第三状态”。

    社会医学家的观点是:“90%的就医者可能没有病,或是无病呻吟,或以病人的角色换取他人的同情与关注;而90%的正常人也许有病,他们正遭受现代社会的各种应激压力,如升学、就业、求职、下岗……他们随时会成为病人。”这种观点辩证地阐明了健康的相对性 。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社会在进步,人也得变化。保持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五六十年代,人们吃饱饭就够了;七八十年代,有房住、有书读就满足了;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人们会更多地追求精神需要——情爱、尊严与成就,这些需要的满足有赖于心理调适与自身的不懈努力。

   现代社会人口增多环境恶化竞争激烈、人人都会面临痛苦。痛苦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调适。有所不满,有所追求——这正是心理健康的秘诀所在。

                                                                                                   摘自《健康世界》10/2000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