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4 浏览量:448次
——高二(6)班升旗系列风采展
一、风采展示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升旗仪式
升国旗、校旗,奏唱国歌、奏唱校歌
王慧怡同学作“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设创新型校园”国旗下主题演讲
张嘉胤同学作“文明每周一评”
主持人宋艳阳同学
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
10月文明班级表彰
10月校园之星表彰
二、学生国旗下讲话稿
弘扬科学家精神 建设创新型校园
科技创新,这个词汇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人类社会进步的土壤,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实现梦想、创造未来的关键力量。回望历史长河,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从蒸汽机的发明引领的工业革命,到电力的广泛应用开启的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技术的爆发,将全球连接成一个地球村。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如同破晓的曙光,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着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历史的车轮带着我们迈入新时代。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人类的难题,更为我们开启了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大门。合肥作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不胜枚举,例如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讯飞星火大模型等最新科研成果都展示了合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家精神是钱学森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选择了回国服务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屠呦呦深入研究中医药领域,最终取得了创新性进展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伽利略通过观测和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错误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求实精神;是尽管玛丽居里的发现带来了巨大的科学和商业价值,但她始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来自多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测定的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判断、质疑和反思。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前沿领域,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还应该勇于发挥想象力,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等团队活动,通过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借鉴经验,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也可以寻求导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创新目标。
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创新型校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智慧和勇气,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文明每周一评
在我们温馨和谐的校园里,总是有一些“煞风景”的现象和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个人行为方面,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但如今说脏话却成为了某些同学的习惯。我们要对于能够始终保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同学或班级提出表扬,对存在不文明用语现象的进行提醒和纠正。
再者是校园环境方面。校园的卫生环境是文明的重要体现。同学们走到哪里都要留心教室、走廊、操场、食堂、等场所的卫生状况,包括地面是否干净、有无垃圾堆积、垃圾桶是否及时清理等。用自己“善美”的眼睛,发现“不美”的和弦,创造美好的环境。
对于学校的公共设施,同学们要爱惜与爱护。不要在教室的桌椅上乱刻乱画,在走廊上摸高拽栏杆,拆厕所隔间的门。还给学校一份“原装美”。
同时坚决杜绝校园欺凌。同学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友善、互助、团结。欺负弱小、排挤他人、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是我们坚决要反对的。我们要创造和谐、友善的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课间秩序也十分的重要。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的行为也应符合文明规范。例如,是否在走廊、楼梯间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是否有序排队上厕所、打水等。维护课间的安全和秩序,让同学们在休息的同时不影响他人。
就餐秩序也同样重要。在食堂就餐时,同学们要遵守就餐秩序,插队、浪费食物、餐后不清理桌面等行为不要出现。倡导文明就餐,需要同学们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和节约意识。
文明校园的建设需要每一位同学贡献力量。愿同学们自习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讲话稿
今天,合肥一六八中学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创新型校园”为主题的第14届科技节隆重开幕了。本届科技节将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开展节徽设计、科技前沿讲座、优秀科普微视频制作、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开展人工智能活动展示、数字化实验活动展示、机器人活动展示、航模放飞活动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近年来,我校李荣彦等七位同学获得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100多位同学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航模等比赛一二三等奖。学校积极探索常规教学与科普教育相结合,以科普活动促进办学理念的有效实践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第一、希望全体师生转变观点,提高认识,处处留心思考、消除畏难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一次的科技节活动中来。各年级还可以结合学生兴趣和爱好、科技节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使学生在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培养一种精神,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二、抓好科技教育与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好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学校根据科技节主题,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创新大赛及科技社团活动。三是开展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四是利用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兴趣与思维创新品质。科技创新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时时处处渗透着创新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三、希望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确保科技节各项活动有效有趣开展。
学校以科技信息中心牵头,各部门各年级要积极支持配合。科技创新,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那么我们也能有所发现,甚至有所创造。其次很多师生都误以为科技创新是理科的事情,与文科无关,其实不然。创新大赛涉及到的领域一共有8类,不仅涉及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工程学、环境科学;也包括行为和社会科学:针对特定社会现象、事件或问题开展的调查和研究。
我希望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都能精心准备、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用前瞻的眼光、睿智的思维、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技节各项活动中来,让校园充满创新的活力。
最后,预祝第14届科技节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供稿:政教处丁啸爽 审稿:徐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