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德育课程

厚德博爱十八载,辉光日新向未来(下)

发布时间:2020.07.17 浏览量:1742次

厚德博爱十八载,辉光日新向未来

——合肥一六八中学“以德润心,以文化人”践行纪实(下)

□  特约通讯员  汪玉慧   本报首席记者  晨光

 

万事皆有因果。没有谁一开始就是一颗“珍珠”,往往都是一粒“沙子”。但创办一所学校,一旦拥有前瞻的办学思想、卓越的校长,去引领师生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其情形就全然不同了。办学仅18年的合肥一六八中学,就是一所以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基教典范。她,塑造人格,启迪心智,如春风拂面,悄悄熏陶,似细雨润物点点濡染,始终闪烁着为“人”者的纯粹心性,为“师”者的高尚灵魂,为“民”者的家国情怀。为此,本报特刊发下文,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编者按

德育报版面1.jpg

刊于德育报第337期头版头条

 

“家校联动,合力育德。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给孩子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给孩子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并非‘越俎代庖’,而是为了更好地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吴菊文

 

时下有人说,现行的教育样态下,所谓“家校共育”往往成了家长对学校的“辅育”,或者说是家长接受学校的“再教育”。

吴菊文校长则说,“共”的本义其实是“拱”,是会意字,古文字像双手举起一个东西。双手举东西绝不是一只手为主,而是一只手辅助在另一只手上。家校共育理应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遗憾的是,现行的教育样态总是以学校为主,以家庭为辅。但是,一旦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个别班主任又会埋怨说:“怎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怎样的孩子!”其实,真正的家校共育是家长能够很好地完成学校教育,两者各自独立又相互链接,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大计。如此,家校共同体就成了家校的必然选择。

在吴菊文校长的精心指导下,一六八中学的“家校共同体”是以班级共同体为契机,让家长结合成长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者各有分工,成长共同体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和能力,情感教育共同体和命运教育共同体链接班级建设,共同为班级发展“竭”力尽“智”。家长共同体的建设是让家长共同成长,减轻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负担”,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进而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和谐的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稳定的“大后方”。同时,命运共同体的结成又会促进家长深入参与班级建设,为班主任工作的良性开展“保驾护航”。

为了有的放矢地指导家庭教育,助力家长配合学校从而形成德育合力,该校构建并完善了全员导师制工作,利用寒暑假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并结合实际,联系社会力量,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予以资助,形成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孩子,你听我说……”在孙蕾蕾老师班级的一堂班会课上,学生为家长们写的文章做评审,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在颁奖现场,家长们的真情告白,感动了班级的同学和家长代表。这样由家长参与的主题班会,在一六八中学并不少见,近两年,家校联系日益密切,如何深入推动家校合作,已作为该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


孙蕾蕾1.JPG

家校合作共育  携手立德树人

 

2018年以来,该校政教处先后开设了家长课堂“始信讲坛”,邀请了诸多不同职业身份的家长走上讲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职业成长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及早做好生涯规划,夯实学业基础,加强品德修养。同时,发起了“家教心主张”征文活动,目前已开展三届,家长们优秀用心的作品被刊登在校报《始信风》上,刊登在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上;组建“家长沙龙”,发挥勤动脑、爱思考、教育成效显著的家长带动作用,进而引导家长互育、自育;省级德育课题《高中德育工作中家校联动的策略研究》在行动研究中即将圆满结题。

 

“德润校园,修身济世。在浓厚的德育氛围濡染下,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爱岗敬业,教风学风纯正,学生积极向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范守国

 

有人说,德育是根基,犹如树之根,楼之基,德育解决有没有根(有没有梦想)、能否雄立长天的目标问题。

然而,一六八人却认为,德育好似营养液,富含健康肌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解决的是生命有没有营养、能否不断供养的补给问题。

在一六八人的眼里,德育是阳光普照,是水流浸润,是空气弥漫,不能离开须臾,如盐之于菜、血之于体、神之于身,充溢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作为师生人生的全部过程;它不是贴标签,不是打强心剂,更不是“官赏”,而是为培养中华民族复兴人才的必需营养素。

2019年安徽高考最后一门课英语考试结束后,一六八中学高三(16)班的学生王恒杰径直走向校门外第一排侯考的妈妈,跪倒在母亲面前激动地说道:“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这一幕被旁观者拍下后瞬间刷爆网络,也戳中了全国网友的心,王恒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感恩少年”。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

其实,这样的“新闻热点”在一六八中学校园里并不鲜见。校园网“点赞一六八”栏目里每周都有,它,体现于一六八校园的“天天、事事、处处……”。

“现代孩子有现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烙印,我们不能总拿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和对照学生……教师不必过多忧虑,不必过多彷徨,也不必过多强求,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应该尽量去放手……”(吴菊文)难怪,记者意外地看到一六八的孩子们正在与安徽图书城携手策划开展“精选优荐,共读经典”志愿服务活动,为读者提供寻书导航仪使用协助、书籍整理维护修补、图书漂流、一六八社团文创作品推广,也为学生们提供作业辅导和学习经验指导。让学子们从课堂走进书店,走进老百姓的寻常生活中,在体验与参与中,用自己的热情、周到、诚恳赢得了市民们的赞赏。

“诗意不单是风花雪月的吟唱,更是一种人文情怀。一个学生一旦具有了诗意的情怀,他便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完善自我,会让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况且,现在的学生不再只一味苦读、沉迷于学习,而是变成关心社会、国家、民族命运的全面发展的阳光青年。(吴菊文)在一六八中学系列征文“我为什么选择合肥一六八中学”里,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因为这里有梦想!我看到的不是对高考成绩的片面追求,而是立足于学生终生发展的理念,她的“学术本位,赤子之心”“人文底蕴,不忘初心”“特色活动,能力培养”,让我敬佩不已!

细节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记者在走访各年级教室时,还发现:不少班级的班训都与梦想有关,当记者好奇地询问一个男同学时,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不是同样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一名一六八学子,难道不应该将梦想作为班训吗?”

好一个拥有梦想的阳光学子!


新闻稿班徽图片.jpg

绘班级文化 展学子风采(学生自主设计的班徽)

 

是啊!教育的最大成功莫过于为不同禀赋的学生,铺就一条最适合成长发展的路。在一六八中学的各部门和年级总是通力协作、锐意进取,先后开设了科技创新、电脑机器人、航模、VR3D打印、开源电子、数字实验、标本制作、天文观测等多门科技类标本课程,打造和锻炼出了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探究精神和科技创新素养的优秀学子。

这不,2020515日,该校高二(19)班李潭清同学以2019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高士其科普奖”的优异表现,荣获了合肥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这是继该校2017级高二(15)班刘怡阳同学荣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后,连续两年获此殊荣。与此同时,该校马永青、严德宝两位老师由于出色的科技辅导工作分别被评为合肥市“十佳科技辅导员”和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李潭清1.jpg

一六八学子李潭清同学荣获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严德宝 马永青.jpg

马永青、严德宝老师分别被评为合肥市“十佳科技辅导员”和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大爱无痕,像水之润物,气之弥漫,悄然无声,平和淡远却真挚浓烈,长留学子心灵的,是德的彩霞,是智的火光,是美的多姿……

万千学子扑向社会大海搏击风浪,究竟需要哪些本事?

跨越人生种种关隘的“考试”,和在学校应试的分数之间到底有多少必然的联系?

若铸造学子终生幸福,该铺展怎样一条在学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跑道?

明天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明天的世界竞争将聚焦在人才的哪些方面?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会有怎样的未来教育?未来教育应该怎样体现未来社会的若干元素?

如何将未来社会元素植入今天的教育之中,让今日培养的人才适应于未来的社会?

……

记者于吴菊文校长的一连串设问中,由朦胧至清晰地有了一个重要发现:一六八人的目光早已穿越了今天应试教育的厚厚云层而指向了明天,指向了远方的未来教育。

这对于始终勇立于教改潮头的一六八人来说,属于自然而然的延伸。

因为,他们在追求教育的探索里,早已最大限度地掘进着学子的生命之矿:智能打拼与习惯奠基同步,大脑开发与人格修炼并行,科学精神与艺术气质齐展,通识完人与特长偏才结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辉煌属于过去,未来正在开创。站在新的起点上,每一个一六八人正满怀信心,秉持他们对未来的虔诚期盼与庄重许诺,以更坚定的姿态耕耘在合肥这片见证了历史并孕育着希望的沃土上,正谱写着更为灿烂的美好明天!

全文完。

 

(供稿:政教处)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