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德育课程

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获奖作品选登(2)

发布时间:2018.09.27 浏览量:1129次

    编者按: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征集及评选活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评审专家组细致甄选评奖,现已圆满完成。在“我的教育故事”里,老师们诉以梦想情怀、信念追求,更有德育工作的自我超越。教师专业化根本途径在于岗位成长和专业反思。 我们致力积累一辈子的教育经验,而非用一个经验教一辈子。教育故事的书写,让我们认真总结德育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反思不足与教训,提炼教育智慧,真正践行“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现将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部分获奖作品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我的教育故事

高二年级 刘晓宇


刘晓宇.jpg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在教师岗位摸爬滚打了六年,私以为在本学科的教学方面积累了些经验,殊不知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是我带的其中一个班,在几次周测中表现不佳,作为老师我当然知道这都是正常情况,而且班级之间的差距不大,但是孩子们有点不能接受这成绩。而且班级孩子平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彼此有些传递负能量,使得班级有种沮丧的气氛。我安慰他们几次,但是效果不明显。一天我在他们班晚自习,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想起我自己高中时候,那时的无助和沮丧大概跟他们现在一样,我忽然明白之前或鼓励或安慰无效的原因:因为我从老师的角度去说,没有跟他们站在一起,从而他们觉得跟我有距离。我一时兴起想给他们写封信。

我写到:总觉得有很多话想和学生们分享,关于奋斗,关于励志,关于青春,关于我,可是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恐词不达意,怕说多又怕说少。其实孩子们现在出现的问题,甚至大家在高中阶段会遇到的所有问题,我都深有体会。我之所以选择当老师的原因就是我高中时走了很多弯路,当时我茫然失落孤单,一如孩子们现在,但是无人指引我,家长帮不了我,我常常想如果有老师开导我,告诉我:这些都是成长的必修课,挫折没什么大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我当时可能会好很多。所以在我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毅然选择了师范,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少走弯路,不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也一直是我的教育初衷。

回到孩子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困惑,孩子们的畏难情绪重,其实这时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倔强拿出来,谁说我做不好,我非要做好给他看。还有大家做题的时候很容易有挫败感,觉得自己很多不会。我们本无知,因为有了学习,才让我们懂得。而且高中学习特别是高中数学本来就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过程,我们还没赢但我们至少输得起。挫折不可怕,而且是好东西,它让我们有了方向,让我知道我还可以更努力。

我还在信里告诉孩子们,其实最近我也很沮丧,常常有“我很努力了呀,为什么就做不到”的失落,之前我从来不会跟孩子们分享我的失落,总是明灯似的指引他们,可是我忽然也很想跟他们聊聊我的失落,因为其实我们的境况是如此的相似,世界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我想和孩子们一起,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总会进步,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收获成长,铸就我们闪亮的人格。

我还写了好多我自己求学的艰苦过程,跟父母的关系和我工作中的种种。虽是写给他们的信,又像是给一个老朋友。我本来没打算给他们看,不知怎么被课代表发现拿到班里传阅,竟然收到了很多回信。

很多学生跟我倾诉学习的压力,学习效率不高,作业写不完然后更加加班加点的学习,反而上课更困,从而恶性循环。我都会回信,讲讲自己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状态的“小妙招”,比如每天坚持跑步,在跑步的时候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多写日记,在日记里自己给自己总结反思。有的同学说跟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吵完就后悔,可是一见面又吵。青春期的叛逆我也经历过,我也跟他们说说我高中时候和父母的相处,还会说我自己为人母之后对父母和子女的进一步理解,养儿方知父母恩,从母亲的角度跟他们说反而他们更能听进去,有个孩子后来又回信:代沟也许无法消除,所以我要带着父母去看这个精彩的世界。让人无比欣慰。甚至有学生跟我分享那些少男少女的小心思,我都会认真的倾听,我回给他们一首徐志摩的小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看到他们的信我知道,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加作业抢时间,但是这个班的学习不用操心了,不仅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方法和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做到了“亲其师”。再想想,我写信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找到方法和信心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陪伴孩子们成长,其实也在回顾我自己的高中时代,也体会他们青涩的年代。青春是这么美好,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庆幸自己是高中老师,可以一直跟这个年纪的孩子们打交道,我也一直留在了这个年纪。

花季雨季,彷徨憧憬,赤子之心,谈何沧桑。

我们办公室的人都知道我跟学生的关系好,他们常常给我买吃的,来找我聊天,跟我亲近。有次其他老师批评某个学生,我还“包庇”他,戏称他是我弟弟,弟不教,姐之过,保证以后一定不会犯类似错误。确实,除了老师这个“头衔”,我更愿意把他们看成我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我的朋友。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背后都有他们父母殷切的双眼,这一点在我自己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感受更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都知道我们一六八的老师爱生如子,这四个字是何其重的责任,常常听到有学生称呼稍年长女教师“妈妈”,有葛妈妈孟妈妈张妈妈程妈妈等,这一声妈妈包含了学生多少肯定和依恋。我离这些优秀老师的距离还很远,但一直以她们为目标。

俯下身子去认识孩子们,解读孩子们,关注孩子们,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有人说教育的目的唯有成长,那么我愿在之后的岁月里,呵护他们成长,陪伴他们成长,也见证他们成长,并在其中实现自己为人师的价值。


(政教处 供稿)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