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8 浏览量:1258次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2023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七届教师活动)评选结果公布。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课例征集项目中,全国共评选出中小学人工智能创新、典型及特色课例153堂,我校刘宜萍老师的课例《文本分类:新闻文本分类》入选高中人工智能创新课例。
课例《文本分类:新闻文本分类》是我校师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该课例结合了高中数学概率的相关内容,通过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实现对新闻文本的分类,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该人工智能课例的课堂实录和教学设计,入选“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入围课例展示。
本节课将高中数学概率和人工智能课程相结合。在新闻文本分类的案例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概率的知识,理解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中的概率计算原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本分类中的应用。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拓展了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范围,促进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校刘宜萍市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工作室,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工作室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开发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人工智能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
本次人工智能课例的获奖,不仅是对我校师生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肯定,也是对我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的一种鼓励。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通过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帮助他们掌握适应智能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为自己的未来,也为社会的进步,书写精彩篇章。
(供稿:科技信息中心 刘宜萍 审稿:葛暄)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