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量:1915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震中学校成为了重灾区,许多学生在瞬间被灾害夺去了生命。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为保护全体师生生命安全,交给师生避震防震知识,让全体师生掌握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我校于2009年5月12日下午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教学楼防震疏散演练。 疏散演练后,全体师生进行了集体默哀。
一、2009年5月11日晚上,学校组织召开了年级主任会议,5月12上午各年级召开了本年级全体教师会议,认真学习了《合肥168中学防震减灾应急预案》,专门布置防震疏散演练工作,明确各相关人员职责、学生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图。
二、会后各班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安全避震相关要领和熟悉地震警报。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应急避震的保护措施和震后自救知识,特别强调了在家中、在学校如何防震避震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去协助家人做好相应工作。然后,各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再次进行应急避震练习,班主任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的方式,在学生演练过程中,班主任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
三、班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反复熟悉避震撤离教学楼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
四、实际演练。
2009年5月12日下午2点18分,演练警报响起,负责楼道、楼梯安全的安全员和班主任迅速到位,立即组织学生用手抱头、弯腰低身、沿着预定路线快速有序地向空旷的操场和升旗广场上紧急疏散。到达操场和升旗广场上后,班主任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受伤”情况,并将安全到达人数和“伤员”救助情况向总指挥报告。整个演习活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全体师生互相帮助,均能做到安全撤离、有序集合,没有发生任何互相推挤或踩踏事故。演练从指令下达,进入紧急疏散状态到全部人员安全撤到操场,全过程仅用了4分5秒。
五、演练结束后,领导小组对本次防震疏散演练的过程及演练的目的、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讲述与总结。本次防震疏散演练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疏散下楼时有拥挤、吵闹现象。
2、学生疏散下楼后,由于老师没有跟上,致使学生到达预定集合地点后没有及时集合,个别班级清点、上报人数不及时。
3、学生在操场集合的位置靠前,应站在操场中间,并且要避开篮球架。
4、对残疾学生要提前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撤离教室。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