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期中德育工作检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4.22 浏览量:1448次

各年级部、生活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校长室要求,现将学校期中德育工作检查的相关要求通知如下,请按要求落实。

一、年级部

(一)检查内容:

1、对照年级德育工作计划,梳理前半学期年级德育常规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不足。

2、对照班主任工作计划,检查本年级班主任工作手册及主题班会开展情况。

3、对照本学期导师工作计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检查本年级导师工作及心理疏导工作开展情况。

4、对照本学期生活区管理计划,检查本年级生活区工作开展情况。

5、总结本年级“建设文明校园、提升文明素养、造福学生终身”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制定对策。

6、征集德育教育案例(要求:班主任、生活老师、心理老师至少一篇;鼓励其他老师积极撰写。530日前交政教处,为暑期教师培训做准备。关于教育案例的相关情况和要求见后附材料。)

(二)具体要求

1、检查时间:2016412日—25

2、请各年级部根据以上要求制定本年级期中德育工作检查具体方案,对检查结果分项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于427日前报政教处。

二、生活区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请根据本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本学期前半学期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于425日前报政教处。

请各年级部、生活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学校将对以上工作进行逐项复检、抽查、反馈。

政教处

2016411

附:

关于教育案例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是对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思考,需要有事件的主题(题目)、背景、情节、教育措施、教育效果和理性思考。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

1、积累资料:不记录,过后就忘记了。

2、促使反思:写出来,对、错都特别明显,可以杜绝错误的做法。

3、促使学习:教师写案例就想寻求理论基础,就要看书。

4、理性思考:选材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您一定会选教育思想正确的内容写,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5、科学实践:写多了,就接近科学了。不会随心所欲,说话也不会信口开河了,规范了自己的教师行为。

6、提高实效:教育方法越科学,教育实效性越高。

7、探索规律:通过写案例可以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的工作也为别人提供参考。

三、怎样写教育案例

1、选择典型材料

如:处理一件事的过程;教育一个孩子的整个过程;转变一个班级的整个过程;一次班级活动;家校协作的一件事;教授一个知识点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次尝试……

2、案例具体内容

可以是一件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反思或启示。经过是重点,要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是教育一个孩子的整个过程:原来状况描述、形成原因、矫正措施、效果、启示(理性思考)。措施是重点,要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是转变一个班级的整个过程:班级基础分析、有层次地写出教育管理的措施、效果、启示。措施是重点。

可以是一次班级活动:背景、教育目标、准备工作、过程、效果、启示。过程是重点。

可以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背景、事件过程、效果、启示。过程描述是重点。

总之,一个完整的案例应包括:事实陈述、原因分析、解决办法、效果、从教育教学规律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等环节。

四、注意事项

1、案例中要体现老师的教育思想

2、个案描述要具体(包括背景)

3、干预措施要有层次,要具体,这是重点部分(有描写,是描述,不能只有概括的叙述)

4、教育观点要明确

5、教育方法要科学

6、教育观念有新意(时代感)

7、不出现孩子的真实姓名

8、案例中的学生要写明该生的年级及性别。

五、案例中的思考(可以有侧重,不见得面面俱到)

1、寻求教育规律

2、发现时代特点

3、反思过去

4、给自己的启示(理性思考)

5、感悟(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参考>

他在尊重中减少了攻击性行为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孙蒲远

一、个案描述

G,男,六年级,又高又胖,上课不遵守纪律,随便扰乱他周围的同学,有的老师说他有多动症,学习成绩很差,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骂同学,有时甚至骂老师,平时为一点事他就可以背起书包回家,谁都挡不住。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处分对他也不起作用。

二、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不当。他的爸爸只要看到记事本上有老师写的该生犯的错误,就是一顿毒打,妈妈心疼,千方百计保护他。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导致他谁的话也不听。由于该生经常挨打,产生了逆反心理,到学校就打同学、骂同学。他挨打越严重,打人也越厉害,形成了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有失误。由于小G经常欺负同学,惹怒了同学、老师和家长,家长们写信给学校,希望学校解决,学校没有恰当的教育他的方法,只是给他一个处分,有的老师和大部分同学对他抱歧视态度,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

三、矫正措施

1、尊重孩子

我在这个班上六年级两个月后,接的这个班的语文课,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讲语文课,而是讲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尊重,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们,才能唤起他们的自尊,人只有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才能树立起每个人的尊严。

我开始上复习课,讲“的、地、得”的用法,我讲完后,提问“‘的’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我叫小G回答,他还没有说话,教室里就出现阵哄笑声,意思是他不可能答出这个问题。我制止了同学们,就在这时,小G答道:“‘的’的后面填名词。”同学们愣住了,教室里一下子特别安静,我说:“同学们,刚才大家的笑是对他的不信任,我不是说了嘛,要尊重每一个人。”我接着问:“‘地’的后面应该填什么词?”这回小G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在很多同学都举手的情况下又一次叫起了他,他非常自信地答道:“‘地’的后面应该填动词!”我像将军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异常兴奋地对大家说:“难道不该给小G一点掌声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小G进步的起点,我又告诉同学们:“根据小G的基础,只要他和大家做的一样,那就是进步,就要表扬他,也希望大家睁大眼睛关注着他的进步。”大家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为他的进步创造了一友好的氛围。从此,他上语文课能够遵守纪律,不再扰乱他周围的同学,也能听讲了。

讲《松坊溪的冬天》这课书时,我找同学念第19节,小G又举手了,我说:“小G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我是在给他解除怕别人讥笑的精神负担。他站起来,大声地读着课文,只在一个地方打了一个磕巴,没有念错一处!他的声音一停,同学们马上给他鼓掌,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件事他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中,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刚念完课文,孙老师就笑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是在为我的进步鼓掌,也是为孙老师的教育方法鼓掌。”

2、 家校协同

我在接班的当天晚上,就给小G的家长打了一个电话,是他爸爸接的,我说:“我是小G的新语文老师,我有信心教育好小G,但是希望家长能够协助,我的要求就是从今天开始,您不要再打小G。”他爸爸答应了,而且真的做到了。孩子在学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回家不再挨打,心情好多了。

3、 鼓励孩子

对于小G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在课堂上是这样,在课下也是这样,别人打架,他劝架了,我当场表扬他,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有同学骂他,他没有打人家,我肯定这是他的进步;有同学的学习文具掉在地上,他主动给捡起来放回原位,我表扬他。

4、 不怕反复

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是会有反复的,要不怕反复,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不然就会失去信心,自己破坏自己的教育效果。果不其然,半个月后,小G在体育课上又和同学们闹翻了,对体育老师的话不但不听,还出言不逊,骂了体育老师。我又找他谈,告诉他出现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又自暴自弃了,真正的进步表现在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能继续进步。我帮他分析他的错在什么地方,在他真正认识自己错误的时候,教给他如何向体育老师赔礼道歉,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行为训练。我带着他一起来到体育老师的办公室,小G这回痛哭流涕地向体育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两个九十度大躬,老师原谅了他。洪伟副校长说:“他能承认错误,这是破天荒头一回。”我们又从他的反复中看到了他的进步。

5、 营造促使他进步的氛围

从我接班,没有因为他有什么错误而向他的家长告他的状,也就避免了他在家里挨打,我和他的班主任老师商量,希望他也能够这样做,他尊重了我的意见,为家庭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知道了他的进步,因此都在鼓励他,哪怕是他微小的进步,都表扬他。他有时候会高兴地到办公室告诉我,某某老师表扬他了,我就和他握手表示祝贺。同学们在我的教育下,也不再说刺激他的话,也就减少了好多矛盾。

四、矫正效果

他在和我的一次谈心中说道:“以前,爸爸一看到记事本上有红字(老师写给家长的),就打我,我们家几天就换一把新笤帚,打我打坏的。同学们也把我当坏人,所以我就打他们,骂他们,我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死的心都有。自从您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我爸爸就没有打过我,同学们也对我好多了,现在我有好几个好朋友了。我有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我长大了会报答您的。”

有一次,我解决班上同学们欺负一个新转来的同学的事时,他第二个举手站起来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做了自我批评,带头向这个新同学赔礼道歉。

还有一次,两个同学打架,他劝架,搂着一个打架同学避免那个同学再动手,还小声提醒打架的同学:“做自我批评。”在他和同学们的劝阻下,架就没有打起来。运动会上,他主动去照顾长跑完了的同学,那位同学特别感动,写了一篇作文,我给登在我们学校的《童心校刊》里了。春节,他的爸爸给我打电话,说想到我家谢谢我,并且告诉我,小G第一次在家里向他的爸爸说:“爸爸,我错了,孙老师说有错就要做自我批评。”他的爸爸非常感动。我说:“不用到家里来谢,我听到小G的这个进步,就是他给我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在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小G撤消了学校给的处分,被全班同学评为“奋进生”,领到了学校发的奖状。

五、启示和思考

1、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体谅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无论对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这样。这是教育好孩子的最起码和基本的要求。

2、对于我们要矫正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非常用心地关注他们,特别是关注他的进步和所做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小G为什么把别的老师对他的表扬的事也来告诉我?因为他知道我在关注他的进步,他知道我听了一定会高兴,所以,无论我在忙什么,都必须放下我手中的工作,站起来,郑重其事地和他握手,表示祝贺。

3、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不能怕反复。这我是有教训的,年轻时,我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个孩子的行为问题矫正了,过一个时期,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犯不要紧,我就会说:“你怎么屡教不改啊!我们前边的努力全前功尽弃了!”这样,自己和学生都 失去信心了。一直到了我做教师的后期,我才认识到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的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的反复。

(本案例获北师大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优秀论文一等奖,也作为北师大培训教师写案例的范文。)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