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05 浏览量:2788次
2017年10月,语文组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要素及特征的实践研究——从微环节中观高中语文课堂伪有效现象》(课题编号:HJG15107)顺利通过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结题验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有效教学”,势必要依靠各种有效的学生活动,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但从中学语文大面积上的教学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淡漠。此课题从微观角度(微环节)、反向研究(伪有效)方面来研究、提炼有效课堂的要素及特征,研究的目的就是暴露课堂上阻碍有效的理念、做法、活动,通过微环节(课例片段截选)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使“伪有效”课堂向“真有效”课堂转变,并进而归纳有效课堂的要素和特征,给实际教学以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课题自2015年立项以来,在课题负责人张文生、汪玉慧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13位老师经过理论学习,明确方向,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案例分析,着眼反向研究,归于有效课堂。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省教科院杨桦老师,市教科院陈明杰、王金娥老师的倾情指导,廓清迷雾,明确了方向,更理解了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是个真伪难辨的话题。课题结题是个终点,但合肥一六八语文人将把本次课题作为一个起点,不断加强团队合作,不断自我鞭策,不断在教科研的路上奋力前行。
(文/课题组 张文生)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