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师成长学院

聚焦历史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4.10.30 浏览量:645次

——历史组参加安徽第二期“行知·教学研究研讨会

为激发全省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投身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情,探究大单元教学的创新设计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10月25日上午,第二期“行知·教学研究研讨会”在琅琊山下滁州实验中学召开。研讨会从教材编者、一线教师和研究学者的角度,围绕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展开,环节紧凑,内容充实。此次活动由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滁州市教育体育局承办,滁州实验中学协办,由安徽省教科院徐贵亮副院长主持。合肥一六八中学周冬冬、杨邦勇两位老师前往学习交流。


1_副本.jpg


25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百慧教授向与会者详细阐释了部编教材从谋划到编写的过程,并突出说明高中历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的编者,姚百慧教授又系统讲解了编写本单元的心路历程。从课标的编写到资料的收集到提纲的确定再到成文,从排版到内容的重、轻、舍再到文字的推敲改进,体现了国家和教材编委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视,同时也给一线教师以重大启发:教材语言精练,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随意发挥,必须把教材作为第一导向。近两个半小时的高水平讲座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尤其是姚教授谦逊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与会者由衷敬佩。


2_副本.png


25日下午,滁州中学历史学科主任张凌燕就“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述引。张老师及其团队在滁州市历史教研员曹志文的带领下细心研究教材,收集地方史料,经过几轮打磨最终将该单元的主题确立为“交通·沟通·融通”。之后,滁州中学程晶和全椒八中李秀分别就“水陆交通的变迁”和“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与生活的影响”两个课时进行课例展示。程晶以“陆路交通的时代迭变”“水路交通的沧桑巨变”“空路交通的风云际会”三个环节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滁州地方史料,由地方到国家,全程凸显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李秀同样以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分别是:滁州发展的交通密码、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社会生活的多维影响,和程晶一样多角度运用滁州地方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两位老师的课相辅相成,程晶的课以铺垫为主,李秀的课强调升华,真正体现了大单元设计,给参会老师带来颇多启发。课后两位老师分别做了务实的述教,滁州市教研员曹志文进行了总结性述研。


拼图.jpg


26日上午,江苏溧水高级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李代贵带来了一场题为“读写之间——让教育思想沉淀与外溢的尝试”的讲座。李老师以陶行知的人生轨迹为线索,讲述了他在阅读陶行知先生相关著作时的感悟以及将其具化为文字的“尝试”。讲座过程中,李老师不仅鼓励与会老师多读多写,还进一步提出了对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当下教师教学的一系列思考,李老师指出“生活在自己的经验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人是不会有进步的”“课堂需要让思维产生,让思维碰撞”,以此提醒参会的老师们要积极投身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中去,紧扣本次活动主题。


5_副本.jpg


为进一步激发历史教育工作者教研的热情,本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历史教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雅贞老师。王老师以“从好课到好文章”为主题给大家讲解了教学论文写作的技巧与范式,并以大量的案例论证历史教学中注重联系的重要性,王老师特别强调历史课要有“历史味儿”,历史课不能上成语文阅读课也不能上成政治课。在谈到如何把立体的课堂转化为有画面的文字时,王老师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促成问题解决,而不是扁平化的干瘪叙述。


6_副本.jpg


中午时分,主办方精心安排了一场论文写作沙龙,与会教师积极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气氛在思想的碰撞中达到高潮。最后,研讨会在省教研员叶盛老师以“心动不如行动”的勉励与期望中圆满结束。

随着研讨会的圆满落幕,我们满载而归,历史组教学实践中,将努力把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杨邦勇、周冬冬  核稿:唐天辉)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