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融技术人文于教学 汇科研成果于育人

供稿:梅敏 审稿:唐天辉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量:4次


—— 合肥一六八中学多项课题通过安徽省信息化课题评选


在近期公布的安徽省信息化课题评选结果中,合肥一六八中学多项课题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与显著的实践成效脱颖而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长期以来对教育教学研究的高度重视,学校始终将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研究方向,为课题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与制度支持;同时,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悉心指导,为研究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题截图

在地理教学创新领域,叶建飞和梅敏团队的课题成果尤为突出。该课题立足新课标要求,创新性地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团队历时两年,精心设计了7个系列化的野外实践活动,将北斗定位、遥感解译、GIS 空间分析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像“紫蓬山土壤剖面数字化勘测”项目,就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三维建模的全流程信息化,相关成果不仅发表于《地理教育》等核心期刊,还在 2023 年合肥市地理教研活动中作为示范案例推广,为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当合肥方言在课堂上被AI助手精准识别,当学生设计的自动驾驶模型在赛场驰骋,合肥一六八中学的课堂里,涌动着由学生亲手创造的智能未来。这些成果,源于刘宜萍工作室主持的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AI全链路项目的高中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全链路教育模型,通过模块化课程与适配工具链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破解了高中AI教学“知易行难”的问题。学生们亲手设计、训练并部署了15项全链路AI项目,在智能意识、技术应用等关键素养上显著提升。这一“素养育人”新范式成效卓著:成果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AI优秀案例奖,衍生6篇高质量论文;学生项目在国家级赛事中斩获20余项一等奖;其成功经验通过合肥市人工智能教育专题培训广泛推广。

陈影老师参与主持的课题围绕“校园图书馆古诗词资源与高一自然地理教学融合”展开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建构、实践探索与成果推广,实现预期目标,形成三大核心成果。理论层面构建“地理 + 古诗词”跨学科教学框架,填补相关理论空白;实践上开发资源库,形成多个教学案例及教案,构建图书馆资源学科化开发模式;育人方面显著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此次课题成功通过安徽省信息化课题评选,是对课题研究价值与实践成效的充分认可,也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的具体体现。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课题成果的应用与拓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助力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