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徐展 审稿:唐天辉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量:21次
——2025年合肥市高三语文二模分析暨复习研讨会在合肥一六八中学举行
4月1日下午,合肥一六八中学艺术会堂内座无虚席,2025年合肥市高三语文二模分析暨复习研讨会在此隆重举行。会议由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合肥一六八中学承办,全市近百所高中的五百余位高三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围绕“精准把脉二模命题,科学优化备考路径”展开深度对话。合肥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刘劲凤主持会议。
合肥一六八中学副校长苏键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专家和全体高三语文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研讨会中备考智慧的碰撞表示由衷期待。苏键特别提到了在二轮复习的关键期,应当立足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建构思维与思想体系,建构技巧与方法体系。要增加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新高考时代,阅读能力提升至关重要,要让阅读真实发生。相信有市教科院的统筹安排与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合肥市语文教研会再上一个台阶!
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童峰以《为山九仞,功在不舍》分享一六八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的行动报告。他以“愚公移山”的隐喻开篇,揭秘我校高三语文团队的备考智慧。一轮“大水漫灌”之后,如何炒好二轮“夹生饭”是全体语文教师的难题,也是必刷题。二轮要做好查漏补缺、类题训练、读练结合、回归教材,“我们不是机械刷题,而是让每道题都成为思维升级的阶梯。”童峰这句话引发强烈共鸣。
数据赋能,精准导航。合肥七中名师刘孝峰作《2025年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析》,对比八省联考、深圳一模等试卷,揭示新高考命题趋势,解读二模命题匠心。他特别强调,新高考重视对概念的寻绎,信息类文本阅读要避免对文本的琐屑拆解,专注对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作文也要以寻找概念、形成命题、进行推理的思维路径来构思写作。
学术领航,破局立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跃力教授为全体高三教师带来《文本解读的整体观与“形式路径”》 讲座。李教授提到了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当下语文教学大多停留在“文字”的层次与“文章”的层次的理解,这是远远不够的。文本解读的第三个层次是“文体”层次,即从“文体”的角度剖析这篇文本为什么是“小说”,为什么是“散文”。最后一个层次是“文学”层次,即分析使一篇文本成为文学文本的东西。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都是从整体着眼进入文本的世界,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结合,也是引导学生形成“类”的文体意识、掌握文本“文学性”的关键,但因为难度甚大,方法缺失,所以常常为语文教学所忽视。“不要总问‘写了什么’,要追问‘怎么写’‘为何这样写’”,李教授的呼吁让全场陷入深思。有教师感慨:“原来文本细读不是‘抠字眼’,而是破译作家的编码系统!”
共筑备考共同体,书写育人新答卷。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刘劲凤总结道,今日既有接地气的实战策略,又有顶天立地的理论指引,这正是合肥语文教育的底气。后续,合肥市教科院将继续进行教考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助力高中语文教与学。
“当‘单兵作战’变为‘集团军作战’,当‘经验主义’转向‘科学备考’,我们就有信心让每个孩子都在语文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此刻,艺术会堂外的樱花正绽新蕊,仿佛预示着2025高考战场上,合肥学子必将以思维之光点亮梦想答卷。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