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研动态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7.08.28 浏览量:2581次

2014 年11 月,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此轮修订,最大的一 个变化是在原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基于“学科核 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相比较“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凸显了“立德 树人”、“育人为本”的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要求。

面对当前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开展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观念变革; 如何切实围绕学科素养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 如何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这背后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和探索。

寒假里,根据学校的教研安排,在家认真学习的了政治学科素养的相关内容,细致地对政治学科素养与之前政治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做对比,体会异同。也对照合肥高一年级政治备课组的工作,总结我们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得失,并对未来的学科教育教研工作做一些思考,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认真领悟学习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2015年国家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点,制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主要分为: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他们具体的含义和要求是

1、政治认同

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理性精神

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3、法治意识

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国家治理方式;形成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4、公共参与

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人民当家作主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合作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校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贯彻情况

总体来说,高一年级的三位老师在贯彻学科素养方面总体较好,比如

1、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不落后,课堂教学特色明显。如吴孔泉老师注重从时政中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思考与辨析,黄婷老师擅长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姚金铃老师课堂活泼运用信息技术得心应手。这些老师的课堂知识教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都尝试着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学科素养贯穿下去。

2、有大局意识,能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思考,不抢占时间而是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效率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这也为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一年级3位政治教师从不抢占学生时间,但高一的第一学期的学科任务每届都是非常重的,加上学生初中政治学科从未闭卷考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需要很大的转变。我组老师都能做好细节,在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上环环相扣,既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无形渗透。

3、重视活动开展,积极在各项活动中持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政治学科的本身学科特点也要求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如

1、关于学科素养的理解都只限于教师个人研究和组内交流,没有权威的解读和相关领域较为官方的专家解读,可能使得认识上存在不全面、不深刻的问题;

2、高一常常是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本届高一政治组仅有三位政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日常批改作业占用大量时间,在倾向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素养培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3、活动的开展虽然有并且能够坚持体系化,但是活动的多样性不够丰富,还主要是依托校内,校际间的还比较少。

三、今后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的应对措施与方法——以政治认同为例

由于本学期高一政治恰好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因此就以最为贴近的学科素养“政治认同”为例,谈谈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措施与方

1、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勤学多问,防止理解片面

对于每个学科素养的研究和理解都应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一是结构每个要素,都提供相关维度; 二是表达每个要素的内涵。 以“政治认同”为例。 关键维度: 道路、理论、制度、价值观。 基本内涵: 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主要表现: 应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 ;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想信念。

2、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我们应该学习一些兄弟学校,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感谢学校、教务处、年级领导们对老师们外出学习均持开放态度,使得我们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观摩别人课堂的同时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课堂。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将时政点评做出特色课程化,在实际运用中来检验和提升学科素养;

 4、继续以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应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学生的学科能力素养提升。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