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8 浏览量:537次
八月初的北京,骄阳灿灿,热情似火。走出高铁站,开启与燕园的初遇,像是在赶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筵席,欣喜中带着一丝忐忑。
初遇
第一次走进北大的校园,眼前的一切景象清晰得让人有些迟钝。报道时北京的酷暑与人来人往没有给我想象中与梦校从容不迫尽情相拥的感觉,直到在宿舍收拾完开始漫步校园时,才恍然有种如梦初醒的真实感:身处燕园,一切已经开始。
第一天晚上的班会,我有幸认识了家乡各个地方的优秀学子。我们以暑期学堂的名义,汇聚于最高学府,仿佛找到了归属的星辰,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班级里的同学们都有着独属于我们这个年纪的蓬勃朝气,“e人”含量过高的自我介绍、时不时的哄堂大笑,那份因共同追求与目标而相聚的喜悦,在二教的教室里悄然蔓延。
“丘隅养就冲天翼,迟尔乘风上碧霄。”魂牵梦萦,北大,我终于来了。
趣味运动会&参观北大
结束了第二天紧张且令人崩溃的测验后(文科生看到一整个几乎空白的历史政治答题卡后就是一顿狂写,两个小时生动诠释“笔耕不辍”),第三天的活动就轻松愉悦多了。例如短暂但乐趣横生的趣味运动会。虽然羽毛球馆里的空气燥热无比,但比不上大家澎湃的热情。游戏很简单,却最是考验团队配合的默契。尽管最后我所在的班级在四个项目中都拿下了“光荣”的倒一,我们依然笑得灿烂肆意。
下午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拍完合照后,我开启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燕园探索之旅。一个人漫步在拥有百年校史的园子里,才能更深刻地体悟到历史、学术与人文的厚重,尝试理解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北大情怀。
第一站是北大的图书馆(也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真正走进去,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书海——浩如烟海的典籍,排列整齐的学术文献,还有很多居于一隅自习的学生。宁静的学习氛围本身就是北大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处参观的我不由得放轻脚步,好似发出一点噪音都是对这风景的亵渎。离图书馆不远处就是北大的标志性建筑:未名湖和博雅塔。湖边坐落着各个学院古色古香的院落。隐约之中一草一木都更显肃穆,与周围古朴庄严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在这份静谧中,我不经回想起它们曾历经过的岁月的洗礼。它们见证着燕园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学子的青春记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沿着石板小径缓缓前行的每一步,都会踏出岁月的回响。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在燕园度过的下午都将成为我心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招生组见面会&院系见面会
以往我对于北大的认识仅停留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确切来说就是一个朦胧的概念。通过与老师和学长学姐的面对面交流,我更直观地了解到北京大学的学科学术基本情况和报考事项。来自安徽的优秀的学长学姐们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分享经验、介绍专业,用真实的信息和恳切的建议帮助我们对自己学业规划与目标形成更清晰的认知。
紧接而来的院系见面会则具体到专业,更细致地满足了我了解北大学科的需要。我主要聆听了历史学系、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的讲座。专业必修课、自由的选课、北大独特的通识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无不令我心向往之。其中国关学院的介绍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一流的名校总能立足更为阔大的国际视野,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国际项目,北大的国际关系学院从本科二年级起就设有国际交换项目、本科双学位等,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特色很难不令人心动。
名家讲座
暑期学堂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名家讲座!6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聚焦他们研究的核心话题为我们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智能学院的朱松纯教授深刻揭示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他提出的“为机器立心”的理念,是对人类价值体系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人文化思考。来自法学院的郭雳教授讲座的主题为“走进北大,认识法学”。他以“法”的字形为源起,揆诸“法”的发展历史,普及法律基本知识。郭老师也对北大法学院的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和发展情况做了初步介绍。
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韩茂莉教授做了一场名为“从《大地中国》到中国大地”的讲座。韩教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帮助我们掌握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动力与脉络。大地之上,先有地理,后有历史,再有今天眼前之景,韩教授的分享使我不断思考人类历史发展将走向何方。哲学系的程乐松教授以“思想的芦苇:光而不耀,成己不已”为题,从高中生们目前所处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阶段讲起,提出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思想困境,金句频出、妙语连珠。还有物理学院高原宁教授和经济学林毅夫教授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此不过多赘述。
晚会&离别
偌大的丘德拔体育馆座无虚席,三千多个来自五湖四海的炽热的灵魂,在分离的前一晚共同奔赴一场“未名纪行”。《孤勇者》点燃全场的激情,《未名奇妙夜》变幻莫测的魔术,悠扬的民乐、悦耳的歌剧、曼妙的舞蹈……《燕园情》与《青春大概》的合唱声中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我并不伤感于离别,因为不说离别是永远期待着下一次的遇见,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在来年重逢于燕园。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无论道阻且长。相逢相识,相遇相知,敬自己,敬好友,敬我在燕园遇见的一切!
(供稿:高三30班 唐昕玥 徐展 管华荣 审核:轩阳梦)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