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7 浏览量:1236次
——记高一(17)班寒假第二次线上班会
庚子鼠年,如期而至。这是最黯然无光的一个寒假,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人心惶惶。这同样也是最热血高昂的一个寒假,虽不闻鞭炮阵阵,却见战鼓频摧,多少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家国无疆。在这举国抗疫的特殊时期,我班相约空中课堂,开展了一次以“我们不一样”为主题的班会。
首先是由胡喆宇同学进行的主题发言。
疫情伊始,只是一座城、几个数字和一条条不明真假的信息,而后我们困守一隅,关注着屏幕那端的世界。当地图上的地域逐渐被标记,病例数字飞速攀升,当一切慢慢堆积、慢慢迫近时,我们发现——每一个人早已身在其中。
新冠肆虐,国土苍茫。于是,平日里四海升平时,语笑喧阗的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纷纷挺身而出,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看吧,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际,越可见中华儿女奋勇团结的英雄气概。
帕斯卡曾说过:“沉默是最大的迫害,圣者从不是缄默的。”在这非常时期,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民族脊梁仗义发声,英姿飒爽奔向充斥着未知的危险与刺鼻的消毒水气味的战场;白衣天使们从容操起一把把手术刀,斑驳在眼角的是毅然决然,心中沸腾的是“舍弃小我,只为大国安危”的祈望;又有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年少女,争相成为前线的志愿者,鲜红的志愿者制服也遮不住灵魂的红妆......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是鲁迅先生面对旧中国发出的呐喊。可是今夕已然不同于昨夕,我们不仅有熊熊燃烧的“炬火”,更有无数的“荧光”。英雄们奋斗在前线,后方的我们也在为抗疫默默散发着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拿我班来举例:我班的吴响同学在班主任杨老师的号召下,精心制作了“17班抗疫视频”,传播正能量的光辉;我班王思涵同学,在国难面前,丝毫不吝啬自己辛苦攒下的零用钱,为医院捐去一千元和10个N95口罩;我班付子涵、马子墨、刘佳祺等同学的家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的甚至连年三十都没能与家人团聚,我班最美的爸爸、妈妈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最美的一课......
大家又何尝不知疫情难料、生死茫茫,可困难之下,炎黄子孙的血脉滚烫,大家放不下的是呻吟的国土,是啜泣的病患,更是那中华儿女传承千古的责任与担当。
胡喆宇同学发言完毕,我内心的那份震憾与感动却始终挥之不去,班主任杨老师更是对这场别开生面的班会称赞有加。
接着,杨老师安排近期任务。
“每日要及时上传作业,当日事当日毕。早上晨读,七点前起床;珍惜每次周测的机会……”杨老师的一声声叮咛萦绕在每个同学的耳畔。
学习就是身为学生的我们的天职,不错的,更何况,我们的背后,还有默默付出、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哪怕在家中也时刻守候着我们。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云霭,他们早已在班级群里布置好当天的任务。入夜,当月亮与星星盖着夜幕相拥而眠,屏幕前闪烁的是他们的评语与作业统计。那一个个对话气泡中的,不是冰冷的文字,是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老师们一颗颗挂念着我们的金子般的心。
最后,是杨老师的总结发言。三言两语间,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班主任与各科老师的真挚期望。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谨记老师们的叮嘱,在宅家抗疫的同时也不忘认真学习,强健体魄,展现一名十七班同学,一名合肥一六八中学学子,一名华夏儿女的独特风采,只因——非常时期,我们不一样。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美好的事情都正在悄悄赶来,这场战“疫”的胜利指日可待。且看,愈时山河万里绣红妆。愿,世界安康,你我无恙。
(供稿:高一(17)班 王晗菊 指导老师:杨智)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