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刁婧 审稿:潘磊 发布时间:2025.07.19 浏览量:30次
高考的钟声日渐清晰,高三学子正处在冲刺的关键节点。为了更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备考状态,搭建家校沟通的暖心桥梁,近期,高三年级组的老师们分批开展了家访活动。每一次叩门,都是一次心与心的靠近;每一次交谈,都凝聚着并肩前行的力量。
走进家门,读懂“屏幕之外”的孩子
教室里,他们是埋头刷题的学子;在家中,他们是父母眼中需要呵护的少年。家访中,老师们放下教案,和家长围坐在一起,聊的不仅是成绩起伏,更有孩子的作息习惯、情绪变化、兴趣烦恼。
“孩子最近总说压力大,晚上睡不着,我们看着也着急。”一位家长的倾诉,让老师更直观地感受到孩子隐藏在坚强外表下的焦虑。老师们耐心分享缓解压力的小方法,建议家长多些“倾听”而非“说教”,用家庭的温暖为孩子筑起心理缓冲带。也有家长欣慰地说:“孩子总说老师讲课特别细致,在家也常念叨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我们就放心了!”——简单的话语,是信任,更是家校共育的默契。
面对面交流,定制“个性化”备考方案
高三的冲刺路上,没有“一刀切”的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老师们在访中聊得格外具体:偏科的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补短板;心态容易波动的学生,怎样建立“小目标”增强信心;自律性强的学生,如何规划时间实现高效突破……
“这孩子基础扎实,但遇到难题容易慌,接下来我们会在课堂上多给她创造‘试错’机会,帮她建立解题自信。”老师们结合日常观察,为每个孩子“量身”提出建议,让家长清晰地知道“家校如何合力”,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不仅关注成绩,更在乎“你”这个人。
双向奔赴,让陪伴成为最稳的“压舱石”
家访不是单向的“告知”,更是双向的“赋能”。很多家长主动和老师交流教育中的困惑,老师们也认真记录下家长的建议。一位老师在家访日志里写道:“当看到家长把孩子的错题本整理得整整齐齐,当听到孩子说‘想考中科大,因为老师说我有潜力’,突然觉得,我们和家长、孩子,早已是同一艘船上的伙伴,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
高考的战场,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在战斗。家访是一次温暖的“补位”,让学校看到家庭的付出,让家庭理解学校的用心。接下来,高三年级组将继续以家访为纽带,结合线上沟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份期待都有回应,让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