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刘天隆 刁婧 审稿:张豪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量:27次
4月20日,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以“方寸之间见成长——手机使用规划”为题的主题班会,对关于手机使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次班会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主持人向同学们展示了课下与部分同学的手机问答成果,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与此同时,主持人通过问答的形式向众人揭示了一个个更为普遍的现象:部分同学会深夜刷视频导致失眠症候,亲子间因手机管理产生的矛盾频发,脊椎变形、视力骤降等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负面影响,同学们对于手机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于是进入第二部分“方寸之间的得与失”,主持人带领同学们重点讨论了手机使用所带来的“短期满足”以及“长期影响”。针对“短期满足”,同学们都有所体会,认为手机的确是提供了社交互动的便利,有助于人们多方面信息获取,更有同学将其比作神经层面的“快乐速递”。但“手机可以让时间流逝得更快,却让人生变得更慢”。主持人提醒同学们不能忽视手机所带来的不良的“长期影响”,其中特别指出了“即时快感依赖”“家庭关系紧张”以及“行为模式的‘快餐化’”,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开始主动反思自身是否因过度依赖手机而导致经常性的注意力碎片化,甚至是深度思考能力的减弱。
与此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明白青少年难以正确使用手机的原因,主持人紧接着又从“心理需求”“生理方面”和“技术设计的陷阱”这三个方面入手,将青少年对手机爱不释手的现象主要归结为逃避现实压力的体现,并肯定了人体戒断反应、短视频的不确定性及新鲜感等多方因素所带来的手机成瘾问题,紧密地联系了现实状况,也真正做到了透过现象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问题既出,班会便进行到第三部分——如何规划手机使用。主持人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物理隔离法,鼓励同学们主动将手机交予家长管理,设定归还情境和时间。除此之外,面向自律性不高的部分同学,也被建议使用比“断网”这种虚假技术手段更为高级的真实技术手段,诸如i0s的通信限制、华为的APP端一键断网等方法,均可以成为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手机的利器。相反,如果个人较为自律,主持人也向其推荐了规则设定法来实现自我约束。
“深陷手机,只会穷尽了有限时间和精力。”班会的最后,主持人再次强调了手机使用规划的要点,同学们各有所感,对于手机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打算,于阵阵掌声中为此次班会划下了圆满的句点。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