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2 浏览量:525次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想,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顺应时代要求的高品质课堂,5月17日合肥一六八中学刘大锐老师带领高一数学组黄小文、尤畅、张罗强三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举办的“至诚”教学节暨“科学公开课”、江苏省前瞻项目展示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合肥一六八中学刘大锐老师与镇江第一中学何萍老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主题,针对《数学建模课:包装彩绳》这一课题展开了同课异构。在课堂上,刘老师尽情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本节课课题选自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内的一个案例,不同于常规课,是一次大胆的课堂尝试,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包装方案所用的彩绳长度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及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刘老师在课堂的最开始设计了实际情境——作为来到镇江第一中学做客的朋友,合肥一六八的老师们为同学们准备了几盒曲奇饼干,为了让同学们方便拿取需要对盒子进行包装,比较常见和容易想到的包装方式是十字捆扎法,然而当彩绳长度较短时十字捆扎无法实现,此时自然地引出可以利用对角捆扎。刘老师精心设计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实际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对角捆扎比十字捆扎用绳更短,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带领学生完成了数学建模活动中最重要的“提出问题”环节。
接下来,刘老师带领学生抽象出长方体的数学模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长方体的直观图比较彩绳长度。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分组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最终得到了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展开方式。此时,刘老师通过与学生细致的交流,选择了两组学生讨论成果进行结合,通过这一巧妙的设计,得到了预设的结论。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数学建模——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做到了认真动脑思考——“沐科学之光”,还能亲自动手操作——“探生活之秘”,听课的教师们也都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课后,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科教研员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与交流,对授课的两位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数学建模课最关键环节在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授课的重点应当放在学生能否提出问题上,而非如何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当下在常规教学过程中难以注意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本次外出教研对三位青年教师来说也收获颇丰,不仅在磨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教材、新课程标准的感悟,增加了对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的经验,还在活动现场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风采。
教学展风采,“研”途皆风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期待合肥一六八中学数学组在教研中不断攀登、再创辉煌。
供稿:高一年级 尤畅 审稿:任杰 汪丽萍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