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9 浏览量:477次
人们更多的是需要在不断吃苦吃亏中实现有效成长,在反复的挫折和失败中变得更为强大,无数人没有不经历这些的。同时事实上我们看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选择,有的选择会让人境遇变得更好,有的选择让人发展变得更差。人生有一定周期性特点,有顺境必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的人遇到逆境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愈挫愈勇,我们要坚定选择做一个理性且有韧性的家长。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努力决定其发展,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让青春中奋斗中绽发无限光彩。
一、建立良好的内外环境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有正确的认知,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有前有后、有快有慢、有进有退都是正常现象,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有良好的心态,诚如人生有起伏,有潮起也会有潮落,更何谈考试场上的变化,我们要正确而理性地对待,虽然结果很重要,过程的意义更加值得我们去思考,孩子们保持阳光健康、进取且平和相信是我们所有家长更需要追求的价值,即使面对挫折我们要坚韧,要找到挫折背后的原因,这是最需要做的。波动性在一个孩子成长中也是经常存在的,这过程中不停地受到自身心态、身体状态、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实也正是这些因素不断强化和产生着波动性。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要有客观全面冷静的认识,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状态,这样才会有清醒理性的思考和深度可控的认知,宽容且保持平常心非常重要,偏激和固执是一大敌人。很多时候压力过大、要求过多、限制过细也无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给员工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环境,看似放松管理的方式,却能对工作者有效赋能,能按照自己意愿方式工作,激发成就感,挖掘无限潜能。对孩子的学习管理也是如此。
在中学每一个学习阶段,家长和孩子都不要预设过高目标,不要强化过度的期待,否则一旦不能实现,挫折和打击造成的伤害成倍增长,既要有进取心,也要保持平常心,循序渐进落实心中的目标,不要过度关注成绩和排名,不要眼里只有成绩,要能发现孩子的努力和变化。一个人自身其实也存在内耗的问题,如过度焦虑,过度理性、过度思考等,乐观平和冷静是最佳状态,焦虑和情绪会让思维决策和行动的理性大为下降,事实上焦虑与内卷已经成为互为影响、互相加强的关系,焦虑加剧了内卷,内卷提升了焦虑,要有相应的应对和有效减压。任何一个体系和链条包括个人都有把矛盾和成本向外部和其下游转移的强大动力,这是自然增强的机制,矛盾越大,动力越强,通过转移来减轻自身压力、降低成本代价,家长要学会做孩子负面情绪的渲泄对象,用情倾听、用心忍受,能换位思考,与孩子产生共情。
家庭和睦是做好个人事业的坚实基础,大量的事实证明家人之间和谐能培养向上向善的氛围和孩子成长的持续动力,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对未来婚姻也充满期待和有安全感,也应该看到平等、包容、关心和理解对每个人维持良好的状态都非常重要。家庭要有愉快和谐的氛围和正能量的持续注入,是孩子内心踏实的港湾和加油站。信任既是人际关系最好的黏合剂,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哪怕有点小的错误。同时任何一个人做人做事包括处理家庭关系都要把握好均衡与度的问题,掌握好边界。像虚与实的度,轻与重的度,缓与急的均衡,感性与理性的均衡,还有亲与疏的边界,是与非的边界等等。中学阶段也是孩子与父母关系变数起伏较大的阶段,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引导,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尽量做到,注重建立非权力影响力,同时要有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切身感受你时刻与其一同成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佳状态。
二、积极进取的柔性管理
我们说管理有硬管理和软管理两种,软管理又叫柔性管理,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硬管理会多一些,也相对更有效,在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软管理比重和权重会有所增加,而且在很多领域效果也会更好,当然软管理的技术性要求也更高。孩子上高中后在不断成长长大,自主性更强,有自己的思考和较为独立的判断,更需要柔性管理,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个难度不小的考验。容人、胸怀、进取是体现一个人格局的最大亮点和最强底色,同时要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对自己的孩子宽容、包容是必要的,这是成长的催化剂和润滑油,诸如家长及时提醒而不带任何情绪,批评而不贴任何标签,就事论事而不扣帽子、不横加指责。正确理解挫折教育、延迟满足、即时满足,但答应孩子要兑现,做孩子的坚定支持者。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注意力和焦点,学会发现且肯定孩子的优点并放大其优势,让孩子不断找到成就感,孩子最反感的就是被操控和居高临下的评价,
面对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竞争压力,孩子们的成长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作为家长自己做确定的事情来减少不确定性,这是明智而理性的选择。很多事情要讲均衡和策略,包括个人,把握好时度效,过度反应不行,急于求成也不行,不调整不行,冒进和躺平都是极端化的表现,保持个人动静态均衡会更加有理性而充盈韧性,让孩子学有余力又能不断释放潜力,既有向前冲刺也有短暂的能量补充,这也是个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另外常说平衡能力是一个人保持张力的基本禀赋,此话没有任何错,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个人与家庭的平衡、长板与短板的平衡等等都是重要的表现。家长要在孩子学习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适度的放松对其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能一味在学习时间上做加法,要张驰有度。要关注孩子喜欢什么,不要强迫孩子,父母要理解孩子,过度控制会让孩子对着干,不能只盯着问题,要学会放大孩子积极面。
一个人既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既要能做出调整改变,也能进行创新革新。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其实是很容易陷入过度自信、过度理性、被带节奏、感情用事或情绪化以及路径依赖的陷阱,特别是在处于顺境和上升期,要善于调整、勇于革新。必须不断克服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其实很多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上环境也是不断改变的,这样才能收获行动中的理性。不要随意高看别人,低估自己,既发现别人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特长,否则就不可能有自信和平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调整发展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不是随意灰心丧气和任意矮化贬低自我。任何事物都要注意频次和进度,包括轻重缓急,过于冒进,效果会适得其反,考虑问题要系统化、全面化,需要冷静思考、需要举重若轻,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要考虑到这点。
三、发展优势、释放潜能
一个人如果陷入不断与他人的无节制竞争与攀比中,人生将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痛苦之旅,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发现自身的价值,保持定力和专注以及平和乐观积极进取的状态,持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最为明智。任何人想成功必须要全面综合发展,情商、智慧皆可,单科突出会让风险和不确定性大,而且有放大增强的趋势。不能只重视成绩而轻视孩子的“三观”塑造,就像不能只看结果而不注重效率一样。全面素质能力和身心健康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和走向的深层次的、全面的、系统性的因素。
正如决策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对孩子的教育和引领要有一定超前性和预防性,要有适当的调整空间,并为自己的上限和下限都要做好准备,要学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中学阶段要激发孩子的内生动力,不断开启兴奋点,根植向上的种子,这是必须的且更为迫切。持续点燃孩子心中的“小确信”、“小太阳”,也是其内生动力的基础,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参观传统文化和历史印迹让孩子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奋发有为的必要性,看科技馆扬起心中追求未知世界的风帆。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专注度和思维品质,效率来源于专注,专注取决于状态和心态,找准发展孩子优势释放潜能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把长板做长,把短板缩小,进入能充分展现自己特点和优势的赛道。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复杂问题过于简单化都是两个极端,也是常见的错误,事物常常是要有边界的,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任何事情不能过度复制,即使成功的案例过度化以后,易出现高估而让风险放大,从而让决策与行为出现失误,另外也要看到边际衰减是客观存在的,别人成功的经验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有的只是参考作用。
家长与孩子在其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有较大分歧或不能产生共情最大原因是经历落差、价值偏差以及认知不对称,比如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身的愿望或价值,而孩子却有个人不一样的的主观认识,我们必须要在大的方面努力走在一个轨道和一个方向上,在有边界底线的前提下进行妥协包容和不断引导纠偏。一个人要随时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是最理性的选择,放大自身比较优势是最佳策略,清醒认识自我是能力和水平,改变自我、进行自我革新是挑战和勇气,人要能屈能伸、要能妥协和做出痛苦的让步,对任何结果能以平常心来接受,否则付出的成本会更高,可以有谨慎乐观的期待,没有必要焦虑、懊恼、后悔。大量的实例表明,过度自信、自我膨胀或悲观失望都会让人的理性程度下降,什么事尽力就好,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时刻不要停止对希望的永恒崇拜,对自信的无尽追求,对目标的执着执念。
供稿:高一(4)班杨雨濛爸爸陶锋,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