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5 浏览量:403次
随着春节的钟声悠扬敲响,我熟悉的城市—武汉,再次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年初一我随爸妈一起再次来到这里,跟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共度美好节日。今年,在这个万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时刻,我在晴川阁体验到了浓厚的传统年俗文化。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鹦鹉洲长江大桥旁,作为长江边一处著名的文化遗址,流传着无数故事与诗篇,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大殿的雄浑,阁体高挑,尖顶飞檐,引发我去寻觅那些久远而又亲切的民族记忆。
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汉阳知府范之箴在修薛禹稷行宫(禹王庙)时增建,重建于1984年,得名于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有“三楚胜境”之美誉。现如今,它矗立于长江岸边,俯瞰波涛汹涌的长江,见证了武汉这个千年商埠的兴衰与荣辱。
提到晴川阁,大部分人不一定知道的是,大禹治水传说与武汉、与晴川阁也有密切的关联。大年初三,夜幕降临之际,我来到晴川阁景区,开启了一场夜游晴川阁。
穿行至禹稷行宫,抵达铁门关,游走中观看了实景木偶剧《大禹晴川情》。该剧在铁门关等4个点位分“云梦大泽”“斩妖除怪”“疏江导汉”“晴川庆典”篇章呈现大禹治水的故事,将大禹治水传说与武汉杖头木偶戏相结合,用传承了二千年的木偶戏,演绎四千年前的传说;用身临其境的古建筑实景夜游,加上寓教于乐的多元互动,将我带入一场神秘探险之旅。
武汉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源于荆楚民间傀儡戏的传统戏剧,与本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技艺、地方剧种、曲艺文化紧密融合。该木偶戏距今有170多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荆楚特色闻名全国,已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禹晴川情》的故事情节涵盖“灵龟镇怪化龟山”“大禹种下殿前柏”“大禹治水收赑屃”“总督寻宝镇水怪”等本地传说,它将中国木偶剧的传统技艺与传说故事完美结合,让人在景区内沉浸式感受非遗韵味的同时,也不由得让人感慨祖国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结束木偶剧观赏,登上晴川阁观景台,开启夜景观赏。晴川阁立于禹功矶之上,海拔更高,视野也更开阔。随着江风,放眼四望,长江灯光秀及江城的绝美夜景尽收眼底。亭台楼阁的流光溢彩,使人沉浸在惊艳奇妙的灯光秀中,体会到夜游中晴川阁与黄鹤楼“阁”“楼”相望的盛景。
当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灯光逐渐暗淡,晴川阁的节日盛会也会告一段落,但留在我心中的将是一份温馨的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在这里,岁月流转只增色不减情,而武汉晴川阁的春节年俗文化,无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持续讲述着华夏儿女的故事,让我这位有幸参与者深切感受到中华年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供稿:高一(5)班 宋宸宇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