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3级

搏得功名半纸,远赴风雪千山

发布时间:2023.07.20 浏览量:1528次

Cache_308f11be32a84cf_副本.jpg


在来到一六八之前,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晚霞。

其实,在同一方天空中,晚霞都是一般颜色。而真正不同的是陪你看晚霞的人,和霞光中你正在温习的一本本书。


图片1_副本.png


晚霞易去,却也能被一群烂漫的少年轻易捕捉。和同学们一起看晚霞,是我们在自习课的奋笔疾书之后,给自己的无声奖励。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忘记。

 网上曾有段子说,没有什么会一直是试验品,除非你是20届中考生和23届高考生。而疫情这些年,我们在一六八成长了起来。

 网课。像一个喜欢引起大人注意的小孩子,不愿消失在我们的中学时代。结束了,又开始。酒精与消毒水的味道终于成为了我们这代人的集体记忆。你无奈地笑了,笑声中王安石的声音隐匿在了同学们的自嘲里: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但我看见他们——我的同学们——将试卷码得很整齐,看见他们给笔换了一支充满墨的笔芯,看见他们那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每日计划,看见他们一题一题地总结着,分析着。我看见——在一六八中学脱胎换骨的我们。不同于三年前,现在的我们,不会再为外界的变化而停留。我们一起变得强大而勇敢,所以我们已经释然。 长日尽头,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将看到我的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我仍记得接到疫情离校通知时,距离我们走还有四节课。

 但是,我们的笔记中没有丝毫慌乱,我们的草稿依然十分整洁。我看到在黑板上板书的老师,感到一阵心安——我们没有被当做什么高考改革的牺牲品、实验品,因为我们从没有被放弃。于是我还是这么一笔一划地记着,一题一题地算着。认真,顽强,绝不低头。这一刻,我们有着鲁迅先生的倔强,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手上有皲裂的伤口,是前天放学路上拿着单词本背单词时被风吹得冻伤了,但我知道我们都是不畏风雪来到这座学府求学的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铃声响起,再别校园。我看见千千万万个我们,一身风雨,面色疲惫却不懈怠,负箧曳屣,脚步踏实而不沉重——这是我们走出教学楼的模样。我们的耳畔,苏子瞻旷达爽朗的笑声在回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的心中,孙中山先生的殷殷期望在激荡——“君之所向,一往无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厉。


图片3_副本.png


拿云楼静静矗立,送别着我们,祝愿着我们。

下雪了啊。

那天的雪很大,我们说,瑞雪兆丰年。

在拿云楼一楼的各个角落在除了正午和夜晚的每一个时刻,都能发现捧着书苦读的人。反复念叨的,大声朗读的,心里默读的人我都曾瞧见过,也都曾成为过。

我喜欢在一楼和文科生们一起背书,在一片政史地的声音中,我是背着化学和生物的唯一声源。

们都在为数不清的知识点而苦恼。对他们而言,背了无数遍又忘记的政治,总是混乱的历史,认不清的山脉,这些在他们心里难以攻克的壁垒,在一声声一遍遍得背诵中,变成了红砖绿瓦,一块块一片片,终于留在了脑中。而对我而言,

在读书声中,我们开始对校园对每一角熟悉起来。我会为背书时偶遇墙角的一朵小花儿而欣喜;会和同学一起为发现木头上长出了蘑菇而新奇;会笑着叫着学校的戏称“溢流坝”,和同学们欣赏着“坝上好风光”;也会偶尔放空脑袋,安静地看着眼前万千喜乐,远方云卷云舒。

我在这里遇见了让我需要用一生去感谢的老师们。

六月,夏日的自习课。班主任突然推开班门,瞬间平息了班里的窃窃私语。而这一次,并不是班主任的袭击——所有人都注意到他身后一个陌生的老师。

我隐隐猜到这意味着什么——教师调动,由于提前听到了风声,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位新来的老师,会是化学老师。

她跟我们打招呼,而我正在试图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一天前,我罚抄的八十个有机方程式还没有交给吴老师,怎么会……

班主任跟我们介绍,“王君老师刚从上一届高三下来,是非常优秀的化学老师。”

班里安静的出奇。我的笔啪的一下掉到本子上,是此刻班里唯一的声源。

我终于敢抬头认真看看这位新老师。很年轻,很漂亮,看起来很热情,但因为班级的沉默而有一点尴尬。

我当时一度认为,这个新老师跟我并不会有什么交集。

十月,网课。转折点。

能做到每一天作业都认真改甚至写评语,会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感谢学生,会如此毫无顾忌地在说说里向学生展露自己平时的情绪。

我开始喜欢上她了。

十二月,二次网课。王君老师在发烧的时候改作业,甚至还在不停地回答同学们无穷无尽的问题。

高三下学期无疑是难熬的。试卷和分数仿佛要把我淹没,是王君老师把我从焦虑里拉出来。曾经浅薄地认为,师生关系无非是靠分数来维系。别人希望我蟾宫折桂、前程似锦,她却希望我学得开心,不要累着;别人天花乱坠的祝福,不及她晚自习的一句关心;别人跟我说教着分数、高考、残酷的现实,她却跟我讨论着烟花、盛夏、想去的未来。

赞美是多余的,正如赞美天空是多余的。

我一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太辛苦又太伤感。一届一届,像无休止的循环。所做的所有努力,无非是将悉心培养的学生越推越远,亲手送往远离自己的前途万里。而他们却珍惜着每一刻的幸福,尽他们所能地爱着宠着自己的学生。

不必说敬业二字,且看网课前的最后一线下课上刘大锐老师一丝不苟的板书,且看梅侣老师怀胎九月仍在上课,且看孙莉老师奉命于危难之间,且看李娟老师嗓子哑时用尽力气给同学讲解作文;不必说亲和二字,且看朱雷老师在高三最后一节课上撒向全班的零食,且看吴瑞彤老师如姐姐一般的关心与照顾,且看班主任吕东锋老师从高一的“吕老师”变成了高三的“我亲爱的班主任”。

什么是“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呢?

在这里,这是无需解答的问题。我的老师们,都是对它的最好诠释。

韩退之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传道,是一六八老师在教学之外的责任与使命。道者,路也。这是一条爱和奉献的道路,这是一条洒满星光的道路。我的老师们告诉我,以后无论做什么,要踏上这条路,正道直行。

高三后期,我们已然是一支疲惫之师。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进行文化建设,主题——少年心事当拿云。醒目的红色横幅,后黑板上赫然写着的“志当拿云”,写满了远方与憧憬的纸飞机,都在告诉我们,对梦想和远方的追求却从来不是望梅止渴。再到后来,刷题之后抬头撞上同学的目光,无声的激励在刹那间消散了懈怠的念头;自习课上老师一遍遍地看着全班同学,我们也终于明白,这曾被我们误以为是监视的目光,其实充满关怀。

于是,坚持之后,唯有继续坚持。这是,只有在这里——合肥一六八中学——才能迸发出的毅力与团结。

晨暮交替,四季轮换,我也度过了我在一六八的高中时代。

两百天誓师时,我在纸飞机上写下的那座梦中的大学,正是我即将从这里启程去往的地方。

“功名不过半纸,风雪却有千山。”

最后的最后,我记得的是那阳光万里,鲜花怒放的校园,是我永远为之热泪盈眶的青春。


(撰稿:2023届16班 董乐文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