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0 浏览量:1893次
桃李不言自成蹊 嘉卉幽香育芳华
踏着铃声,您走进教室,步伐稳重,仿佛在用脚丈量那三尺讲台。您没有妙语连珠,却字字珠玑,简洁明了。您没有滔滔不绝,却留下空白让我们思考、讨论、自主探究。关键时刻,您的一句话、一个字,让我们柳暗花明、思路清晰。您运用思维的力量带领我们遨游在数与形的海洋中,直击问题本质,寻得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于茫茫人海中访一良师,得之,吾幸!
桃李满园好春色,千卉百花共芬芳
“‘卉卉姐来了’我看向窗边,慌忙地把我抽屉里的数学书拿出来。她站上讲台,向我们露出了她那标志性微笑,如春季限量版糖果融化在我们疲惫的心间。”在同学们的印象里,李卉老师是一个满脸灿烂、乐观积极的人,不论课上课下,她总是带着标志性的笑容,将温暖与慰藉传递给每个学生。
李老师的课总让人听得入迷,她基本不用PPT,一直用黑板讲题,那一串串美妙绝伦的数学音符,哪怕是数学不好的孩子也能谱出慷慨激昂的乐曲。讲台上的她是自带光芒的,尤其是讲题的时候,神情凝重,然后讲完了,又笑着对大家说:“懂了吗?”,同学们先是愣3秒,然后跟她一起笑,如果有人说不懂,她会耐心地再讲一遍。
正是这极富亲和力的微笑改变了众多学子对数学老师的刻板印象,因此,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卉卉姐”。 还记得全国直播课时,不仅去上课的同学积极参加排练,没有去上课的同学也悄悄地给卉姐塞纸条,给卉姐加油打气。直播课结束后,卉姐又送来雪糕犒劳全班,可见李卉老师与同学是打成一片了。
“有什么不会的,就去问卉姐。”对于数学课,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是排斥的,但是在高一(25)班却不是这样,这一切都归功于李老师了。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会感到拘束,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侃侃而谈,而李老师每次都会非常尊重同学们的想法。在李老师授课过程中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比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一句“我会不行唉,要你会(李卉)”在班里广为流传。在讲到题目的关键处时总是习惯性的扶一下镜框,然后说一句:“我们来看一下。”之后各种公式、定理轻松解出答案。当我们正看得云里雾里时,李老师又会问一脸懵圈的大家:“听懂了吗?”似懂非懂的同学们最后总会被李老师的一句像埋怨又像调侃的:“这都不会。”引得哄堂大笑。
每次考试结束后卉姐总是愁眉苦脸的进班,但随后她又会自我调侃一番,接着就开怀大笑了。随和、幽默、大方,这就是我们的卉姐,这就是我们的李卉老师。
呕心沥血育桃李 广学博识摘明珠
“虽然我没看过卉姐是如何备课的,但从她的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中能感受到她备课十分充分。每次找她问问题,她拿到题读了一遍后就给我们讲解,就好像她做过很多遍这道题。她虽然说自己好忘事,但在课上给我们拓展了很多知识。”
课堂上,李卉老师尤其注重例题的讲解,讲究一个“精”字:思路精谨,过程精细,计算精准,总结精炼。即使是简单的题目,李老师也一丝不苟,甚至是出其不意地给出其他巧妙的解法,令人拍案叫绝。以几何和代数为手中利器,她化繁为简,以实例诠释抽象,以通俗定义晦涩,将难题“赶尽杀绝”,转动手中的密钥,引领同学们迈入新世界的大门。
李老师总是准时下课,也极少额外占用课外时间,她把时间交由学生独立思考,这种“无为而教”的做法让人感到惊诧与佩服,这样的决断更是需要多年的魄力与积淀。
此外,李卉老师用身体力行践行着对学生的关怀。一名同学曾经因考试失利向她求助,李老师一边安慰,一边拉来了板凳,为她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复习。那位同学至今回忆起来仍深受感动,感叹李老师没来及吃晚饭,就投入到了给后面几名同学的答疑中。李卉老师还担任了高三学子“点对点”的任务,参与了党员教师义务答疑的活动,都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李卉老师辛勤付出,伏案备课,日日夜夜,只为了更好地呈现课堂,让同学体悟数学的魅力,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多少个春秋,您俯首站立在窗口边,默默注视着可爱的孩子们,嘴角微微上 扬,饱含笑意,目光所至皆是春景融融。您有时会说“这群孩子,快上课了,还慢悠悠的。”责备的语气里却全是不尽的温柔。课上,您从不因为回答问题错误而责骂学生,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每一位同学。无数颗心被您牵引激荡,连您认真板书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桃李满园,花卉芬芳,李卉老师,您当之无愧!
供稿:吴金华 审稿:任杰 徐展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