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一(31)班 叶诗妍、曹青阳 审稿:张文生 发布时间:2025.07.12 浏览量:156次
2025年7月9日,合肥一六八中学开展的北京研学已进行到第四天。比起前三天的名校探访,此行更是一场文化之旅——古长城的雄浑气魄、紫禁城的深邃历史,让莘莘学子可以在砖石纹路间触摸华夏文明的脉搏,于琉璃金顶下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
当车队驶抵巍巍八达岭,当众多学子甫登城堞,便览得一片苍山如海层层叠掩,青砖古道斜上云巅。登上一峰,更觉前方一城更比一城高。一个多小时的登城之路,半程细丝风雨, 虽算不得骤雨炎日,行程二万,却也观"雄关漫道真如铁",知"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虽自由攀登,却无不向着最高的台阶迈步。
前行途中,有游览的父母为自己孩子进行介绍,有外国旅客的好奇兴奋,更有所有人带着汗水向上的累并快乐。在这里,长城是历史启蒙,是文化交流,更是精神共鸣。路上,本班一位同学慷慨地将手中国旗赠与外国友人,不经意中更显出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与开放胸怀。那面随风舒展的五星红旗,是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更是人类共同精神的象征。
“长城空谷足音乱,大江乱度流星寒。”如果说登长城是与懒惰绝战,铸造民族精神的绝佳契机,那么游故宫便是同学们与古人对话,触碰文化荟萃的不二选择。
当雨霁云开后,朱红色的宫墙于眼中流转。沿着青石小路,同学们将透过紫禁城高大恢弘的宫墙,揭开六百年来光阴的故事。由东华门拾级而上,文明的年轮为我们展现它的全部魅力与智慧。漫步金水桥上,我们体悟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仰望太和殿,金砖漫地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信念;注视坤宁宫,满族特色的祭祀承载几代帝王海晏河清的折愿。
旅途中人头攒动,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怀好奇与虔诚,同游故宫。故宫已超越了一座古城的重量,它是无数岁月里兴衰交替的中华文化的聚合体,让人们在游览时一次次确认血脉中那无法磨灭的印记。六百年的时光淌过,太和殿藻井的龙纹或许会暗淡,但中华文化的精魂总在风雨中历久弥新。
长城的烽烟与故宫的晨钟暮鼓,一北一南,一刚一柔,一者如山岳傲然挺立,一者如礼乐雍容回响,共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双重血脉。当研学队伍踏上归途,带走的不仅是手机里定格的风景,更有灵魂深处被唤醒的文化基因。巍巍气象,灼灼风华,终将在我们手中续写新篇。
一天的游览虽然很疲累,但是也被晚间结营仪式的快乐驱散一空。吃完晚饭后,学校和旅行社一起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结营仪式。在老师和学生的简短致词后,好几位同学登台表演,或献歌、或猜谜。大家在欢乐的海洋中徜徉,也在欢乐的氛围中为表现优异的营员颁发奖状以示鼓励。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老师们为同学们精心准备的集体生日,欢快的生日快乐歌、舞动的手机灯光、被分享的大蛋糕……这一切,美好而难忘!
在实践中学习,我们即将结束为期五天的用脚步丈量的户外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我们彼此留给对方很多美好的记忆,为高一画上圆满的句点,也为未来开启无限的可能!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