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刘湘玲 审稿:汪丽萍 发布时间:2025.04.25 浏览量:23次
杞梓之才植厚土,菁莪之圃蔚然兴
2025年4月25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2024-2025学年“郭沫若奖学金”颁奖典礼上,中科大党委书记舒歌群将一旌烫金喜报郑重赠予合肥一六八中学校长罗在兵。台上台下的目光聚焦于该校2021届毕业生徐航宇——这位以“后浪”之姿,接续学术薪火的年轻学者。
“一纸喜报,重若千钧。”“郭沫若奖学金”自1980年诞生以来,始终以最严苛的学术标准遴选中国科技领域的“种子选手”。从两弹元勋的接班人到量子科技的开拓者,1110位获奖者构成的“星光谱系”印证着一个事实:只有根植深厚土壤的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习惯把成长比作开花结果,但在合肥一六八中学,更看重种子破土前的孕育。”罗在兵校长常提到的“静待花开”育人理念,恰与徐航宇的成长轨迹相互印证。
三年高中时光里,这个曾有过迷茫的少年在班主任姜珍伟老师的悉心引领下,调整心态,明晰自我,在学校“五育并举”的生态中锚定心愿——中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绘就科技绮梦。
近年来,合肥一六八中学依托优质高校资源,在内涵式、特色化办学道路上扎实前进,成为中科大“瀚海人才”基地校。学校还先后成为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衔接教育基地”(全省唯一)、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培养基地”(连续两届文理兼有、全省唯一)和上海交通大学“学森计划”的基地校。
合肥一六八中学向全国一流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中,很多都选择基础学科深造。这份“硬核浪漫”背后,得益于学校构建的“五航课程体系”的有力支撑。学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高中生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术能力。学子们在高中阶段便能全面发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学术、心理等多方面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在未来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脱颖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杞梓之才植厚土,菁莪之圃蔚然兴。去年该校三名毕业生同时折桂“郭沫若奖学金”,位列全国之首。教育界惊叹于“同窗共桂”的佳话。一年后的今天当徐航宇接过第1111份获奖证书,人们读懂了这份传承的密码——当一所中学将“持续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写进校训,当无数教师甘做默默助力成长的“守望者”,那些闪耀在科学最前沿的星火,恰是十年树木的静水深流。
优秀的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慧心,让每棵稚木初露萌芽时便滋养下成长的初心,待春风化雨时,便能向着青霄路挺拔成材,终成嘉木参天。此刻,相信未来更多像徐航宇一样从合肥一六八中学出发的学子,已镌刻下未来壮丽誓言。
供稿:刘湘玲
审稿:汪丽萍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