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30 浏览量:1493次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说到:“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日“中国”,有以见之。”由此可知,中庸之道作为中华传统之美,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间的智慧。12月23日晚,班主任陈凤老师带领我们高一(7)班全体同学一同学习美育课程,领悟哲学智慧之美。
第一篇——领悟中庸之美。陈老师的美育课程从一段书法视频引入,高雅的音乐之中,一撇一捺,长短合度、轻重平衡、阴阳调和、刚柔并济,无不一一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庸之美。与此同时,老师还介绍了另一种中庸之美的载体,即传统婚嫁礼仪。纳来、问名、亲征等都表达了真崇女性、纠偏男权、双向调节两性平和的美好愿景。
第二篇——体悟过及之度。“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长期坚持,自然功成。”老师援引任正非先生的一段话,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华为在经历芯片危机后的应对之策。通过华为的故事进行案例分析,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同学们明白,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应明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重视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中庸之道给予后人的智慧之美在于,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个国家都必须注重量的称累,有些积累“不可不及”。
就在同学们最有获得感的时候,老师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注重量的积累呢?”正当同学们陷入沉思,面露难色时,第二段小视频引入眼帘,视频中的女员工不断往客人碗中夹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礼的结果是弄巧成拙,让客人感到非常的不适。幽默诙谐的情境,让同学们即刻明白“礼为人不怪,过度就奇”的朴素道理。在老师的帮助和引领下,我们凝练出“必须防微杜渐,坚持适度原则”的哲学智慧。
陈老师的课堂坚守课程服务“立德树人”的原则。进入课程的第三篇——笃行适度之智,陈老师向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提出了几条“中庸之道”以供参考。她倡议我们学习上要劳逸洁合,过度劳累和多度放松都不可取,要把握好“及”和“度”。同时,她还倡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上要坚持健康饮食,坚持礼仪适度。老师和同学们对中庸之美的探讨和交流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节灵动有趣的美育课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声中结束了。
在这次美育课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庸之道的博大精深,更领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之美,并学会了与人相处之道并将受益终生。
供稿:高一((7)黄林希
一审:谢婉滢 陈凤
二审:刘湘玲 朱昌平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