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0 浏览量:225次
当同学们的笑声渐渐消失在耳畔,他们的身影逐渐模糊远去,我又想起那段美好的旅程。
7月20日上午,我准时进入高铁站,大家在检票口前汇合。检票、进站、登车,一系列过程行云流水。长达4个小时的高铁,在大家的热切交流下转瞬即逝。可一下车,热浪扑面而来,显然我们低估了浙江的“热情”。顶着高温,我们一路前行,完成了各项手续之后,入住了衢州二中。
接下来,我们便按照计划依次参观了衢州的“名山大川”——烂柯山、江郎山,南孔圣地,衢州博物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地,并聆听了多位国学大家的讲座。其中令我印象颇深的,非江郎山与南孔圣地莫属。
江郎山,海拔1000多米,并非一座完整的山脉,而是两座相连的孤峰,仰视像“V”形,又像照相时的“剪刀手”。可能是久不登高山,对于1000多米的海拔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冲一下就登顶”的兴奋情绪在队伍中蔓延。大家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约定比赛谁第一个登顶。号令一下,奋力登山,下段的十八曲被我们轻松跃过。本以为跃过十八曲就离登顶不远了,可我们还是低估了1000多米海拔的强度,后面仍有许多路程。这时,大家就开始懊悔不应在十八曲登太快,以致消耗了过多体力。恶果便是在登上中段和上段交界处的“一线天”时,我们携带的水源耗尽。队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向上攀登登顶,还是向山下转进?有人赞成登顶,当然也有人反对。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继续登顶,山顶或许有水源。队伍不再犹豫,大家脚步飞快,秉持着一个想法“爬到山顶就有水喝”。
山顶光秃秃的,可那又怎样?我们登顶了!登顶的快乐使我们兴奋起来,对看山外狂吼大喊,抒发着我们的兴奋。回望来时路,长路漫漫,就像人生这条路一样,绝不是短途冲刺,而是一场长跑,万不可心急,遇到险阻时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登顶!
南孔圣地,指南宗孔氏家庙,与之相对的便是北边山东的曲阜孔庙。那么这个“南宗孔氏”从何而来呢?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下灭亡北宋,衍圣公孔端友,率领孔氏家旅随赵构南下,册封此地,自此孔氏分为南北两宗。在孔氏南宗家庙里,我们举行了庄严的祭拜仪式,既是纪念“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是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解得知,孔氏后人在面临元世祖的威逼利诱时不为所动,坚守本心。我想,这就是儒家所赞扬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儒家人真正的气节,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七日之旅,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过去,当大家再次坐上动车时,方才如梦初醒。即将分开之际,依依惜别,因为以后只能有缘再见。
七日的行程不长不短,除了获取知识以外,接近自然,放松身心,与朋友们在一起无忧无虑地游玩,获得发自内心深处的快乐,释放天性。我想,这才是令我更难忘的。
(供稿:高二(3)班 赵驷成 汪丽萍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